第三節 肺癌*
★★【病因】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相關因素包括:長期大量吸煙(多年>40支/日肺鱗癌和小細胞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4~10倍),長期接觸石棉、鉻、鎳、銅、錫、砷等化學和放射性物,免疫、代謝、遺傳、肺部慢性感染等內在因素;基因表達變化及基因突變等。
★★【病理和分類】
1.病理:右肺多于左肺,上葉多于下葉。起源于支氣管、肺葉支氣管、靠近肺門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氣管以下、肺周圍腫瘤為周圍型肺癌。
2.分類:按細胞類型分為4種類型。
(1)鱗狀細胞癌(鱗癌):占50%,多為中心型,生長緩慢,對放化療較敏感,淋巴轉移早,血性轉移晚。
(2)小細胞癌(未分化癌):發病年齡較輕,男性多見,多為中心型,生長快,惡性程度高,較早淋巴轉移和血性轉移,對放、化療雖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預后最差。
(3)腺癌:發病年齡較小,女性多見,多為周圍型,生長較慢,但少數在早期即發生血性轉移,淋巴轉移晚。
(4)大細胞癌:較少見,多為中心型,癌細胞分化程度低,常在腦轉移后才發現,預后很差。
3.轉移途徑:直接擴散、淋巴轉移、血性轉移。
★★★【臨床表現】
1.早期:多無癥狀。癌腫增大出現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點、血絲或斷續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少見。少數病人由于腫瘤造成較大支氣管不同程度阻塞出現胸悶、哮鳴、氣促、發熱和胸痛等癥狀。
2.晚期:壓迫或侵犯膈神經,同側膈肌麻痹;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聲帶麻痹、聲音嘶啞;壓迫上腔靜脈,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皮下水腫、上肢靜脈壓增高;侵犯胸膜致胸膜腔血性積液;侵犯胸膜及胸壁,持續性劇烈胸痛;侵入縱膈壓迫食管,吞咽困難;上葉頂部肺癌亦稱Pancoast腫瘤,產生劇烈的胸肩痛、上肢靜脈怒張、上肢水腫、臂痛和運動障礙,同側上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及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綜合征(Horner征)。
★★★【輔助檢查】
1.胸部X線檢查:是診斷肺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周圍型肺癌。
2.痰細胞學檢查:中心型肺癌伴有血痰者,痰中易發現癌細胞。
3.支氣管鏡檢查:中心型肺癌陽性率高,直視腫瘤及穿刺病理學檢查或取腫瘤表面物質或支氣管分泌物進行細胞學檢查。
4.其他:縱隔鏡、放射性核素掃描、經胸壁穿刺活組織、轉移病灶活組織檢查、胸水檢查等。
★【治療要點】根據病人身體情況和肺癌分型分期合理選擇和恰當應用手術、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周圍型肺癌肺葉切除術,中心型肺癌肺葉或一側全肺切除術。
2.放射治療:小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最為敏感,鱗癌次之,腺癌和細支氣管肺泡癌最低。
3.化學治療:小細胞癌療效好,單獨用于晚期肺癌或與手術、放療綜合應用,防止癌腫轉移復發。
4.中醫中藥治療:改善病人癥狀,延長生存期。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