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肺膿腫
一、病因
肺膿腫的主要病原體是細菌,包括厭氧菌、需氧和兼性菌感染。其病原菌隨致病的途徑和機體的狀態而有所區別。
(一)吸入性肺膿腫
病原體經口、鼻咽部吸入致病。吸入性肺膿腫以厭氧菌感染占大多數,其中一半為兼性感染。吸入性肺膿腫常為單發性。
(二)血原性肺膿腫
因皮膚感染尤其是疥、癰、骨髓炎等所致的菌血癥,細菌隨血流到達肺內,引起肺小血管栓塞、炎癥、壞死而形成膿腫。常為多發性小膿腫。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及鏈球菌為常見。
(三)繼發性肺膿腫
某些原發支氣管、肺或肺血管疾病,如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肺癌、肺結核空洞等繼發感染可導致繼發性肺膿腫;支氣管異物、氣道阻塞,也可導致肺膿腫特別是小兒肺膿腫的重要因素;肺部鄰近器官化膿性病變直接侵犯肺組織可形成肺膿腫。以上肺膿腫中以吸人性肺膿腫最為常見。
二、臨床表現
多數急性起病,病人感畏寒、高熱,體溫達39℃~40~C,多為弛張熱,伴有咳嗽、咳
膿痰或膿臭痰。炎癥累及胸膜可引起胸痛,且與呼吸有關。病變范圍大,會出現呼吸困難,伴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毒性癥狀。痰液開始較少,為黏液或黏液膿性痰,如感染不能及時控制,1—2周后突然咳出大量膿性痰,每日可達300—500ml。厭氧菌感染痰臭難聞。約有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多為膿血痰,偶有中、大量咯血,可引起窒息致死。病人在咳出大量膿痰后體溫下降,全身毒性癥狀隨之減輕,數周內一般情況逐漸恢復正常。
血源性肺膿腫多先有原發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熱等全身膿毒血癥的表現,經數日或數周后才出現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極少咯血。
體征與肺膿腫的大小、部位有關,病變大而淺在者可有實變體征,并發胸膜炎時,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膜腔積液體征。慢性肺膿腫(病程超過3個月)常有杵狀指、貧血和消瘦。血源性肺膿腫體征大多陰性。
三、治療
(一)抗菌和痰液引流
這是肺膿腫的關鍵性治療。可選用青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等敏感藥物。痰液引流是提高療效的措施,身體狀況較好者可采取體位引流排痰,使膿腫處于最高位置,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祛痰藥或霧化吸人以利痰液引流。進行體位引流時應注意監護,尤其對重癥、體質虛弱者,以防止大量痰液涌出,病人無力咳出而發生窒息。纖維支氣管鏡沖洗及吸引也是改善引流的有效方法。
少數經內科治療而療效不佳者,需考慮手術治療,其手術適應證為:肺膿腫病程超過3個月,內科治療不能減少膿腔,并有反復感染、大咯血者;伴有支氣管胸膜瘺或膿胸經抽吸沖洗膿液療效不佳者。
(二)支持和對癥治療
如改善營養狀況、膿胸引流等。
(三)處理原發病灶如癤、癰。
四、護理措施
(一)注意休息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和能量消耗;當毒血癥狀消退后,患者可適當下床活動。室內空氣應流通。
(二)做好口腔護理。
(三)加強營養,以改善機體情況,提高其免疫力,促進炎癥吸收和組織學修復。
(四)準確記錄痰量,細致觀察痰的顏色和性質,正確留取痰標本并及時送作細菌培養。
(五)促進痰液排出,給予口服用藥或霧化吸人,協助進行體位引流。
(六)高熱者,做好降溫處理。
(七)密切觀察病情,特別是并發大咯血休克時,應積極搶救。
例:排除痰液的護理措施,下列哪項不妥
A. 限制水分的攝入,以免痰液生成過多
B. 痰黏稠可使用祛痰劑
C. 對癥使用祛痰劑
D. 施行蒸汽吸入或藥物超聲霧化吸人
E. 對痰多而無力咳出者助以翻身拍背或導管插入吸痰
答案:A
(限制水分的攝入會使痰液更加粘稠,不易咳出)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