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是指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癌腫。
一、病因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其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病毒性肝炎;
2、肝硬化;
3、黃曲霉毒素;
4、飲用水污染
5、其他化學致癌物;其他因素。
二、臨床表現
原發性肝癌起病多隱匿,早期無典型癥狀和體征,以AFP普查及B超檢查檢出的早期肝癌稱為亞臨床肝癌。自行就診患者多為中晚期,常有以下表現:
1.肝區疼痛半數以上有肝區疼痛
2.肝大肝有進行性腫大,質硬,表面凹凸不平
3.肝硬化征象
4.黃疸
5.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可引起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癥、高血鈣、高血脂等,稱伴癌綜合征。
6.轉移灶癥狀肝癌可向肺、骨、胸腔等處轉移。肺或胸腔轉移以咯血、氣短為主。骨轉移局部有壓痛或神經受壓癥狀。腦轉移則有頭痛、嘔吐和神經定位性體征。
7.并發癥:
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性腦病
3)肝癌結節破裂出血
4.繼發感染
三、輔助檢查
(一)AFP(胎甲球蛋白)的檢測。
(二)酶學檢查:γ-谷氨酰轉肽酶同功酶-Ⅱ升高
是肝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方法,對于肝癌的普查、診斷、判斷療效、預防復發等要意義。
(三)B型超聲對早期定位診斷有較大價值。
(四)CT、MR、肝血管造影
是目前診斷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五)肝穿
四、治療原則
1.手術
2.肝動脈化療栓塞
3.放射治療等
五、護理
(一)減輕疼痛
1.給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減少各種不良的刺激因素。
2.教會病人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等;鼓勵病人參加轉移注意力的活動,如友交談、聽音樂、文字數字游戲等。
3.有嚴重疼痛的病人,應與醫師協商給予長期醫囑的鎮痛藥物,以消除或減人的疼痛。
(二)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1.及時對病人恐懼心理的程度進行評估,以確定對病人進行心理輔導的程度。
2.注意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3.注意了解病人的護理需要并及時予以回應。
(三)提供合理營養
1.應提供高蛋白、適當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服用止吐劑后進少量食物,增加窄進食少者可給予支持療法,如靜脈補液。
2.必要時給予白蛋白等;颊甙橛懈喂δ芩ソ呋蚋涡阅X病傾向,蛋白質的攝.應減少,甚至暫禁蛋白質飲食。
(四)病情監測
1.觀察有無肝區疼痛加重,有無發熱、腹水、黃疸、嘔血、便血等。
2.觀察有無轉移表現o
3.腹腔動脈造影術后24小時臥床休息,定時測量血壓和脈搏,觀察止血壓迫部位,檢查有無血腫、血栓和足背動脈情況,如無足背動脈搏動,應及時與醫師聯系。
(五)肝動脈栓塞術后護理.
術后由于肝動脈供血量突然減少,可產生栓塞后綜合征,即出現腹痛、發熱心、嘔吐及血漿白蛋白降低,各種酶升高,肝功能異常等改變。應予以下護理:
1.飲食術后禁食2—3天,可減輕惡心、嘔吐,并避免消化吸收過程中門靜脈量的消耗,故進食初期攝流質并少食多餐。
2.栓塞后綜合征護理如腹痛于48小時內可根據需要按醫囑注射哌替啶以;疼痛。發熱與栓塞有關,術后應觀察體溫變化,中、低度發熱不需特殊處理,持續高熱應與醫生聯系進行對癥處理。
3.并發癥的預防注意防寒保暖,鼓勵患者深呼吸排痰,必要時吸氧,提高血氧分壓,以預防肺部感染;護理過程中防止肝性腦病的誘發因素,若病人出現性格、行為異常,應予以高度重視,及早作有關檢查和處理。
4.注意葡萄糖和蛋白質的補充栓塞術1周后,因肝缺血影響肝糖原儲存和蛋白質的合成,如血漿白蛋白少于25g/L,應靜脈輸入白蛋白,適量補充葡萄糖液,并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出入量,以作為補液的依據。
5.穿刺局部:加壓包扎、沙袋壓迫6小時,穿刺肢體伸直24小時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