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 胎兒時期神經系統發育最早,尤其是腦的發育最為迅速。出生時腦重約370g,占其體重的1/9~1/8,達成人腦重(約1500g)的25%;6個月時腦重約600~700g;2歲時達900~1000g;7歲時接近成人腦重。出生時大腦的外觀已與成人相似,有主要的溝回,但大腦皮質較薄,溝回較淺。出生時神經細胞數目已與成人相同,但其樹突與軸突少而短。出生后腦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經細胞體積增大和樹突的增多、加長,以及神經髓鞘的形成和發育。3歲時神經細胞已基本分化完成,8歲時接近成人。神經纖維髓鞘化到4歲時才完成。故嬰兒時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刺激引起的神經沖動傳導慢,而且易于泛化,不易形成明顯的興奮灶。生長時期的腦組織耗氧較大,小兒腦耗氧在基礎代謝狀態下占總耗氧量的50%,而成人為20%。
2.脊髓 脊髓的發育在出生時相對較成熟,其發育與運動功能進展平行,隨年齡而增重、加長。脊髓下端在胎兒時位于第2腰椎下緣,4歲時上移至第1腰椎,做腰椎穿刺時應注意。
3.神經反射 出生時小兒即具有覓食、吸吮、吞咽、擁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對強光、寒冷、疼痛的反應。其中有些條件反射如吸吮、握持、擁抱等反射會隨年齡增長而消失,否則將影響動作發育。如握持反射應于3~4個月時消失,如繼續存在則將妨礙手指精細動作的發育。新生兒和嬰兒肌腱反射不如成人靈敏,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歲時才穩定。3~4個月前小兒肌張力較高,克氏征(Kernig)可為陽性,2歲以下小兒巴氏征(Babinski sign)陽性亦可為生理現象。
小兒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成第1個條件反射,即抱起喂奶時出現吸吮動作;2個月開始逐漸形成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相關的條件反射;3~4個月開始出現興奮性和抑制性條件反射;2~3歲時皮質抑制功能發育完善,到7~14歲時皮質抑制調節功能達到一定強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