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轉(zhuǎn)移是氨基酸代謝中基本生化反應(yīng)之一,在機(jī)體內(nèi)存在著多達(dá)60種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基轉(zhuǎn)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是其中最重要的兩種。
ALT催化下列反應(yīng):
AST催化下列反應(yīng):
它們都需要磷酸吡哆醛(維生素B4)為輔基,不含磷酸吡哆醛的酶蛋白稱為脫輔基酶蛋白,沒有催化活性。血清除含有有活性的全酶外,還有部分不含磷酸吡哆醛的酶蛋白,如在測定前,先加入足量磷酸吡哆醛,所測血清轉(zhuǎn)氨酶活性常有明顯升高。
AST有兩種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分別存在于細(xì)胞質(zhì)(c-AST)和線粒體(m-AST)中,而一般認(rèn)為ALT不存在同工酶,我國學(xué)者證實在人組織和血清中也存在類似AST的兩種同工酶,即細(xì)胞質(zhì)ALT(c-ALT)和線粒體ALT(m-ALT)。
【組織分布】
AST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順序為心臟、肝、骨骼肌和腎,還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紅細(xì)胞中,肝中AST大部分(70%)存在于肝細(xì)胞線粒體中。
ALT也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中,含量最多的不是心臟,而是肝,順序為肝、腎、心、骨骼肌等,與AST相比,在各器官中含量都比AST少,肝中ALT絕大多數(shù)存在于細(xì)胞質(zhì)中,只有少量在線粒體中。
【生理變異】
此二酶生理變異較小,性別、年齡、進(jìn)食、適度運動對酶活性無明顯影響,每天雖有生理性波動,但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表7-6 ALT和AST在疾病時的變化
疾病 |
ALT |
AST |
AST/ALT |
病毒性肝炎 |
隨不同病期和嚴(yán)重程度而異,常明顯升高,可達(dá)10-100倍正常上限 |
同ALT,但程度沒有ALT明顯,恢復(fù)到正常早于ALT |
<1.0 |
重癥肝炎 |
不超過20倍正常上限,出現(xiàn)“肝疸分離” |
增高程度常超過ALT |
>1.0 |
肝硬化 |
變化不定,常輕度增高 |
同ALT,但增高程度常超過ALT |
>1.0 |
右心衰竭合并肝溢血 |
正常或輕度升高,個別可高達(dá)10倍正常上限 |
增高程度常超過ALT |
>1.0 |
梗阻性黃疸 |
變化不足,常不超過5倍正常上限 |
同ALT |
不定,常<1.0 |
Gilbert綜合征 |
無變化 |
無變化 |
|
溶血性黃疸 |
無變化 |
無變化 |
|
AMI |
正常或輕度升高 |
明顯升高,與CK和LD相比,無何優(yōu)點 |
>1.0 |
心肌炎 |
正常或輕度升高 |
急性期可輕度升高 |
>1.0 |
肌肉損傷 |
正常或輕度升高 |
可高達(dá)2-5倍正常上限 |
>1.0 |
肌萎縮 |
明顯上升,可達(dá)8倍正常上限 |
同ALT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