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51】常見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常見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①Arthus反應;②類Arthus反應;③血清病;④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⑤類風濕關節炎;⑥系統性紅斑狼瘡。
【考點52】常見Ⅳ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常見Ⅳ型超敏反應性疾病:①感染性遲發型超敏反應;②接觸性皮炎(如油漆、染料、農藥、化妝品和某些藥物如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皮損表現為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皮疹、水皰,嚴重者可出現剝脫性皮炎。)③移植排斥反應。
【考點53】常見的ANA熒光圖形
常見的ANA熒光圖形:①均質型;②斑點型;③核膜型;④核仁型。
【考點54】超急性排斥反應
超急性排斥反應,是在移植物與受者血液循環恢復后的數分鐘至1~2天內發生的不可逆轉的體液排斥反應。常見于ABO等血型不符、多次妊娠、反復輸血或接受過器官移植者,也可發生在被移植器官灌流不暢或缺血時間過長等情況時。
【考點55】急性排斥反應
急性排斥反應,發生于移植后數周至數月內,是排斥反應最常見的類型,發生于移植后數周至數月內,患者多有發熱、移植部位脹痛和移植器官功能減退等臨床表現。
【考點56】慢性排斥反應
慢性排斥反應一般發生于移植后數月甚至數年,病程進展緩慢。血管壁細胞浸潤、間質纖維化和瘢痕形成是此類排斥反應的病理特點,時有血管硬化性改變。
【考點57】髓外造血的定義
生理情況下,出生2個月后,嬰兒的肝、脾、淋巴結等已不再制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腎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腸道等。
【考點58】造血微環境的定義
造血微環境是指造血器官實質細胞四周的支架細胞、組織。它包括微血管系統、末梢神經、網狀細胞、基質以及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
【考點59】造血干細胞的定義及特征
造血干細胞是一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進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細胞。
造血干細胞具有以下一般特征:①多數細胞處于G0期,即靜止期。②絕大多數表達CD34和Thy-1(CD34+Thy-1+)。③低表達或不表達CD38和HLA-DR。④缺乏特異系列抗原表面標志。
【考點60】血細胞發育成熟中的形態演變規律
項目 |
原始→成熟 |
備注 |
細胞大小 |
大→小 |
原粒細胞比早幼粒細胞小,巨核細胞由小到大 |
核質比例 |
大→小 |
|
核大小 |
大→小 |
成熟紅細胞核消失 |
核形狀 |
圓→凹陷→分葉 |
有的細胞不分葉 |
核染色質結構 |
細致→粗糙 疏松→緊密 |
|
核染色質受色 |
淡紫色→深紫色 |
|
核膜 |
不明顯→明顯 |
|
核仁 |
顯著可見→無 |
|
胞質量 |
少→多 |
淋巴細胞例外 |
胞質顏色 |
藍→紅 |
或深藍→淺藍 |
胞質顆粒 |
無→有 |
粒細胞分化為3種顆粒,有的細胞無顆粒 |
內容來源:醫學教育網
相關推薦:
2022衛生資格考試大綱 | 衛生資格考試教材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