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匯總
病變主要限于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病變多自直腸開始,逆行向近段發展,可累及全結腸甚至末段回腸。
由于結腸病變一般限于黏膜與黏膜下層,很少深入肌層,所以并發結腸穿孔、瘺管或周圍膿腫少見。少數重癥患者病變累及結腸壁全層,可發生中毒性巨結腸。
(一)消化系統表現
1.腹瀉和黏液膿血便 黏液膿血便是本病活動期的重要表現。大便次數及便血的程度與病情輕重有關。
2.腹痛 為左下腹或下腹陣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緩解。
腹痛——便意——便后緩解
3.其他 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
4.體征 輕、中型患者僅有左下腹輕壓痛。重型和暴發型患者常有明顯壓痛甚至腸型。
(二)全身反應
1.發熱 一般出現在中、重型患者的活動期,呈低至中度,高熱多提示有嚴重感染、并發癥或病情急性進展。
2.營養不良 衰弱、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多出現在重癥或病情持續活動者。
(三)腸外表現
包括外周關節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鞏膜外層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復發性潰瘍等,這些腸外表現在結腸炎控制或結腸切除后可以緩解或恢復;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及少見的淀粉樣變性、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膚病等。
(四)臨床分型
1.臨床類型
①初發型:指無既往史的首次發作;
②慢性復發型:臨床上最多見,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
③慢性持續型:癥狀持續,間以癥狀加重的急性發作;
④急性型:急性起病,病情嚴重,全身毒血癥狀明顯,可伴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敗血癥等并發癥。
2.臨床嚴重程度
輕度:腹瀉<4次/日,便血輕或無,無發熱,貧血無或輕,血沉正常。
中度:介于輕度與重度之間。
重度:腹瀉>6次/日,有明顯黏液膿血便,體溫>37.5℃、脈搏>90次/分,血紅蛋白<100g/L,血沉>30mm/h。
3.病變范圍 可分為直腸炎、左半結腸炎(結腸脾曲以遠)、全結腸炎(病變擴展至結曲以近或全結腸)。
4.病情分期 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很多患者在緩解期可因飲食失調、勞累、精神刺激、感染等加重癥狀,使疾病轉為活動期。
相關推薦:
2021衛生資格考試時間 | 衛生資格考試科目 | 復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