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Mikulicz)
[適應證]
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只能切除脫出肛門外的直腸,并不能解決脫垂的原因。因此,這一手術僅適用于脫出的直腸已有嚴重的水腫、粘連、不能返納或已有壞死的病例。
[術前準備]
全身應用抗生素,并口服腸道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其他同肛門環縮術。
[麻醉]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局麻可使炎癥擴散,不宜采用。
[手術步驟]
1.體位截石位,臀部墊高,使墜入直腸膀胱(或直腸子宮)陷凹內的小腸回入腹腔,以免術中損傷。
2.切開外層腸管先在脫垂腸管遠端作兩針牽引線,再在距肛門緣2cm處環形切開外層腸壁[圖1⑴].如脫出腸管較長,切口已切開腹膜,進入直腸前陷凹,與腹腔相通;如脫出腸管較短,則僅切入內、外腸管的間隙,尚未進入腹腔。切開腸壁后,結扎出血點。
3.縫合前壁漿肌層用細絲線間斷縫合內、外兩層腸管漿肌層(脫出腸管較短者,僅有肌層縫合),關閉腹腔。為了避免污染腹腔,可先切開外層腸壁一小部分,邊切邊縫,及時閉合腹腔[圖1⑵].
4.縫合后壁漿肌層以同法縫合內外腸管后壁漿肌層(或肌層)[圖1⑶],完成外層縫合。
5.縫合前壁全層按邊切邊縫方法,逐步切斷內層前方一半腸管,以2-0或3-0鉻制腸線全層間斷縫合內、外層腸管。此一層縫合要縫在第1層縫合線的遠端[圖1⑷⑸].
6.縫合后壁全層以同樣方法邊切邊縫合后壁全層,切除脫垂的腸管[圖1⑹].
7.還納腸管用手指逐漸將腸管送入肛門內,完成手術[圖1⑺⑻].
8.包扎肛管內放置一油紗布卷,卷內置一1cm直腸的較膠管,再以無菌敷料包扎。
[術中注意事項]
1.脫出腸管的內、外兩層之間可能有腹膜腔,切除前須注意檢查有無小腸墜入。如有,應先將其返納。
2.切除前必須先縫牽引線拉住;切除脫出的直腸時要邊切邊縫,切不可先切除后縫合,以免內層腸管回縮至腹腔。
[術后處理]
1.術后臥床休息10~14日。
2.少渣飲食。
3.口服鴉片酊0.5ml,每日3次,保持便秘7~8日左右,以利切口愈合。
4.在術后1周左右開始局部用硫酸鎂濕敷,或用1∶5000高錳酸鉀液熱水坐浴,促使水腫消退。
5.術后繼續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