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的合并癥
1.腎結石 長期臥床可引起全身骨骼廢用性脫鈣,尿中排鈣量增加,可引起腎結石及泌尿系感染。應注意早期活動,多飲水,以防止其形成。
2.壓瘡 多由于長期臥床,自己不能翻身或石膏壓迫引起。脊柱骨折合并截癱時更易發生。壓瘡的發生與否是評價醫療作風與醫護質量的指標之一。壓瘡的預防方法在于勤檢查,勤翻身,勤按摩和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二)局部的合并癥
1.關節僵硬與骨質脫鈣,長期固定可引起關節僵硬,骨質脫鈣和肌肉萎縮,造成肢體功能嚴重障礙。應注意采取“動”、“靜”結合的療法。如用石膏固定,去固定后應加強活動關節,恢復功能。
2.骨化性肌炎,骨折后骨膜被撒裂移位,其下有血腫形成,機化成肉芽組織,然后骨化,并非因肌肉創傷形成骨質。因此又稱損傷性骨化。X線照片上相當于肌肉位置顯示骨化陰影。
骨化性肌炎肘部最為多見,如肱骨髁上骨折或肘關節脫位。肘部損傷后如活動過早,尤其是被動活動,血腫擴散,形成廣泛的骨膜下血腫骨化,終致關節僵硬。因此,肘部傷后,禁忌被動活動。股四頭肌髕骨上附麗撒脫處及髖關節周圍均可發生骨化性肌炎。關節脫位后若復位過遲,創傷較大,亦可發生。預防方法是早期復位,避免早期活動。如骨化已成熟,對肢體功能影響嚴重,在骨化范圍已局限致密時,可考慮切除骨化部分,以改進關節的活動度。
3.骨無菌性壞死 又稱骨缺血性壞死,即骨折后因循環不足引起骨質壞死,如腕舟狀骨骨折后舟狀骨壞死,股骨頸骨折后股骨頭壞死及距骨骨折后距骨體壞死等。處理方法是早期復位,固定較長時間,在骨壞死現象消失前不負重。若無菌壞死不能治愈,應考慮手術,如腕舟骨壞死可考慮關節融合。如股骨頭壞死,可考慮作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人工關節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距骨體壞可考慮作踝關節及距下關節融合術。
4.畸形連接和生長畸形 骨折對位不食,有重疊及成角畸形,如不糾正,將發生畸形連接。預防的方法是爭取早期復位。如畸形過大,影響功能,可手術糾正畸形,重新對位固定。
骨骺損傷后,由于骨骺生長的速度不同而出現畸形,如股骨下端骨骺端損傷后,可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畸形。預防的方法,在于正確對位和良好固定。畸形發生后,如影響功能較大,可考慮手術糾正。
5.骨折延遲連接和骨不連接在應愈合的時間內尚無愈合稱為延遲連接。繼續固定并加強功能鍛煉,可望愈合。因固定不當,骨折局部經常活動,長時間后骨折修復活動停止,骨折端平滑,骨折間隙變寬,骨折端硬化成假關節,骨髓腔閉塞,叫做不連接;活動時雖然不痛,但肢體功能喪失。治療的方法是:部分切除硬化骨質,鉆通髓腔,植骨及內固定。如骨缺損較多,可采用帶血管骨移植修復。
預防延遲連接和不連接的措施:
(1)早期適當復位及固定,經常進行功能鍛煉,促進循環,加速骨愈合。循環不佳的骨折,如腕舟狀骨骨折,固定的時間要夠長直至愈合。
(2)勿過度牽引,如股骨骨折,應隨時檢查肢體的長度,及時適當增減牽引的重量。
(3)骨折間嵌入軟組織,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4)預防和控制感染。
(5)不作不必要的手術復位,必須手術時,要盡量少剝離骨膜,術中不去除與軟組織有聯系的骨塊和較大的游離骨塊,避免發生骨缺損。
(6)注意全身健康情況。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