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癥候群,可由多種原因引起。腰痛為多發病,常與腿痛同時存在,在體力勞動者中發生率較高,如搬運工、井下礦工、木工和汽車司機等。在部隊,腰腿痛也是指戰員最易患的病癥之一,工程兵、坦克兵和步兵等兵種發生率尤高;值得注意的是,從事機關工作、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員中,腰腿痛也是常見病。因此,深入研究腰腿痛的防治,使傷病員迅速恢復勞動力,是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了解腰部的解剖結構,對探討病因、診斷和進行防治有重要作用。
腰部的骨骼結構是由5個腰椎骨、骶骨和兩側骼骨構成。第5腰椎和骶椎構成腰骶關節,此處負重量大,是活動度大的腰椎與固定的骶椎相交處,承受的壓力較大,易患勞損。骶椎上沿與水平線的交角稱為腰骶角,正常為45°~45°。
椎骨間有椎間盤。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軟骨板在椎體和髓核之間彼此相聯系。纖維環由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纖維軟骨形成,呈層狀排列,各層纖維的方向彼此交錯牢固地附著在椎體上,這樣可以限制髓核在負重壓力下產生的移位,也可限制椎體的過度扭轉和滑移活動。髓核是粘液樣膠體物質,為纖維和軟骨板所包繞,其中含有大量水份和粘多糖復合物,有極強的吸水性能,使椎間盤具有一定的彈性,其主要功能為傳遞壓力和吸收震蕩。
除椎間盤外,相鄰兩椎間尚有兩個后關節突關節相聯系。后關節突關節即椎間小關節,是滑膜關節,在腰部關節面呈矢狀排列(圖3-183)。椎間小關節的移位、增生等病理改變,在腰腿痛的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圖3-183 脊椎體間橫斷面
脊柱的各椎骨之間有很多韌帶相聯系,主要有以下諸韌帶:前縱韌帶上自枕骨,下至骶骨,與各椎體前側緊密相連;后縱韌帶上起樞椎,下達骶骨,位于各椎體后側,較前縱韌帶薄弱;黃韌帶位于相鄰二椎板之間,構成椎管后壁的一部分;棘上韌帶位于各棘突頂端;棘間韌帶連接相鄰二棘突的深部。這些韌帶的共同作用是聯系和穩定脊椎(圖3-184)。
圖3-184 脊柱矢狀面,顯示脊柱韌帶與椎間盤組織
有三組肌肉維持脊柱的穩定并協調脊柱的各項活動。(一)背側組:包括背闊肌、骶棘肌、多裂肌等,可使脊柱背伸、側屈,并保持脊柱的直立位。(二)前側組:包括腹內、外斜肌和腹直肌,是脊柱的屈肌。(三)外側組:包括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和骼肌是屈髖的主要肌肉,當下肢固定時,其收縮可使脊柱前屈。腰方肌的作用為使脊柱側屈。脊柱的旋轉活動則是各組肌肉協調作用的結果。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