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1.全身支持療法 包括充分休息與良好護理,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少量多次輸血,預防發生褥瘡及口腔感染等,給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使用鎮痛劑,使患者得到較好的休息。
2.藥物治療 及時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藥物,開始可選用廣譜抗菌素,常二種以上聯合應用,以后再依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及治療效果進行調整。抗菌素應繼續使用至體溫正常、癥狀消退后2周左右。大多可逐漸控制毒血癥,少數可不用手術治療。如經治療后體溫不退,或已形成膿腫,則藥物應用需與手術治療配合進行。
3.局部治療 用適當夾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動,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減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早期經藥物治療,癥狀消退,可延緩手術,或無需手術治療。但如已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如膿腫不明顯,癥狀嚴重,藥物在24~48小時內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顯壓痛,應及早切開引流,以免膿液自行擴散,造成廣泛骨質破壞。手術除切開軟組織膿腫外,還需要在患骨處鉆洞開窗,去除部分骨質,暴露髓腔感染部分(圖3-195),以求充分減壓引流。早期可行閉式滴注引流,傷口愈合較快。
(二)火器傷化膿性骨髓炎的防治
火器傷使軟組織和骨質受到損傷和污染,尤其是炸傷,組織破壞和污染程度都較嚴重,機體的抵抗力減低,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傷后,要及時進行清創預防感染,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開放性骨折變為閉合性骨折。將關節固定于功能位置,傷愈后早期活動,恢復功能,防止關節僵硬,如系槍傷所致的穿透傷進出口都很小,污染輕微無異物,又無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合并傷,可不作手術,只作傷口換藥,保持引流,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藥預防感染。對炸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必須徹底清創,不縫合傷口,以利引流。
對非火器傷骨折,如能及時進行清創,應縫合傷口,放置引流條48小時,爭取傷口一期愈合,使骨折轉為閉合性。若感染已發生,應盡早擴大傷口,以利引流,并加強全身支持療法及抗感染治療。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