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全身癥狀 輕重不一,一般為慢性發病過程,多為低熱,消瘦等癥狀,如合并感染,可有高熱,傷口流膿等。紅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2.局部癥狀 發展緩慢,早期多為偶然的關節疼痛,逐漸加重并轉為經常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有壓痛,疼痛可放散至其它部位,如髖關節結核疼痛常放散至膝關節。因此,病人主訴膝關節疼痛時應注意檢查髖關節。因活動時疼痛而有肌痙攣,致使關節的自動和被動活動受限,持久性肌痙攣可引起關節攣縮或變形,患肢因廢用而肌肉萎縮。在晚期因骨質破壞,或骨骺生長影響,形成關節畸形、病理脫臼或肢體短縮等。在脊椎結核因骨質破壞椎體塌陷及膿腫、肉芽組織形成,可使脊髓受壓而發生截癱。脊椎結核和其它關節結核常有寒性膿腫,如穿破可合并感染使癥狀加重,形成竇道傷口長期不愈。
(二)診斷
診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臨床癥狀 根據病史、結核接觸史及上述全身和局部癥狀進行診斷。因病程緩慢,應注意早期確診。
2.X線檢查 早期X光照片可無明顯改變,以后有骨質疏松,關節間隙變窄,以及骨質破壞和寒性膿腫,但少有新骨形成。必要時應與對側關節對比。
3.化驗檢查 紅血球沉降率多增速。在兒童有可疑時可作結核菌素試驗,如48小時內對1/1,000結核菌素皮內試驗為陰性,可排除結核感染;如臨床診斷明確則可不作,以免皮膚反應過強,也可先用1/10,000結核菌素作皮內注射試驗。有關節積液時可作穿刺化驗,查結核菌;有時需作培養及動物接種,必要時作活體組織檢查。
(三)鑒別診斷
注意與化膿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相區別。化膿性關節炎全身癥狀嚴重,常有敗血癥現象,發病急遽,高熱,白血球數增高;局部有急性炎癥表現;關節抽液有膿液,顯微鏡下有膿球、細菌,培養有化膿細菌。類風濕關節炎為多數關節受累,時好時壞,無膿腫形成;關節抽液多為草黃色,無細菌。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