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急性排異反應中,體液免疫通過兩個途徑起作用[2]:①天然異種抗體直接攻擊供體血管內皮細胞上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抗原;②天然異種抗體與抗原結合后激活補體系統。
一、特異性異種抗體
Calne[3]將異種供體分為一致性(concordant)供體和非一致性(discordant)供體。一致性生物是指生理基因上相近,受體體內不存在抗供體抗原的天然抗體(如非人類靈長目和人),其共肝功能喪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細胞介導的排導的排異反應。相異性生物是指受體內存在著抗供體抗原的異種天然抗體(xenogeneic natural antibodies,XNAb),如豬和人之間。這種抗體能在血管吻合后的數分鐘至1h內發生超急性排異反應(hyperacute rejection,HAR)導致血管內血栓形成和移植物功能喪失。在接觸異種生物之前,受體已經存在著這種異種抗體,其存在的原因還不清楚。異種抗體(XNAb)的攻擊目標是供體血管內皮細胞上的含Gal(1-3)Gal殘基的寡糖組成的抗原決定簇,該抗原由α(1-3)半乳糖轉移酶催化而成。這種抗原決定簇存在于非靈長目哺乳動物和新世紀猴(new world monkey)上,而人、類人猿和舊世紀猴(old world monkey)身上不存在這種抗原決定簇[4],但他們都能合成抗該抗原的抗體。所以,非靈長目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類所存在的免疫障礙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在豬-靈長目肝移植的動物模型研究中發現,異種抗體中IgM是引起超急性排異反應的主要免疫球蛋白,用免疫層吸柱清除異種抗體IgM后,可以延緩超急排異反應的發生和延長供肝的存活時間[5,6]。在人類新生兒和新生狒狒的血清中,抗異種抗原的IgG滴度都在1:80以上,而沒有IgM在豬肝移植給新生狒狒的動物實驗中,即使異種抗體中IgG滴度很高,供肝的存活時間也較長。肝臟的病理檢查可以發現,超急性排異反應很輕,但存在著明顯的單核細胞浸潤。這說明受體體內異種抗體中IgM的缺乏可以使移植肝免遭超急性排異反應的攻擊,但IgG可以引起單核細胞的浸潤,并引起細胞介導的排導反應[7]。
通過血漿過濾法和免疫吸附法可以將天然抗體清除,但由于同時清除了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術后受體對感染的敏感性。將天然異種抗體特異性清除的方法是用帶有特異性異種抗原的層吸柱。也有人用人工合成可溶性糖類化合物,來阻止異種天然抗體與供肝血管內皮細胞上抗原決定簇結合[8]。但XNA清除后抗供體抗體會迅速產生,可以通過脾切除,應用B淋巴細胞抑制劑(如FK506)等來阻止這種反彈。另一個阻止XNA與靶抗原相結合的方法是使用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豬,因為這種豬不產生異種抗原。這種技術在小鼠中已獲得成功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