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娛蚣咬的防治
蜈蚣第一對腳的末端,有中間呈空管狀的利爪,為毒液腺的出口,咬傷后,毒液經利爪注入人體,引起局部的急性炎癥、搔癢和疼痛。個別病人局部呈廣泛性丹毒樣變,并可發生壞死,伴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中毒癥狀嚴重時可出現頭痛、眩暈、發燒及惡心嘔吐,甚至譫主、抽搐及昏迷等全身癥狀。數日后,癥狀消失,成人預后較好,但兒童有危及生命的可能。蜈蚣越大,注入毒液越多,癥狀也較重。
處理:立即用鹼性液體(如肥皂水、氨水及小蘇打水)沖洗傷口,并進行局部冷敷。0.25%奴夫卡因傷口周圍封閉,可減輕疼痛及改善局部情況。等量雄黃、枯礬混合碾成粉末,用濃茶或燒酒調勻后外敷,有一定療效。劇疼者可肌注杜冷丁、嗎啡等止痛劑。蛇藥片內服或外敷。全身抗菌素的應用,可改善全身中毒癥狀。
二、蝎子螯傷的防治
蝎子有彎曲而稅利的尾 刺與毒腺相通,當刺入人體內,毒液隨即進入體內,引起臨床癥狀。蝎毒為神經性毒液,局部常呈大片狀紅腫,燒傷樣疼痛或劇痛。刺傷2小時后,就可出現煩躁不安、出汗、流延、肌肉強直、頭痛頭昏、寒顫發燒、呼吸增快、脈搏細弱等全身中毒表現。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心肌和呼吸麻痹。兒童患者,可迅速出現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處理:蝎螯傷后,局部應切開引流,并用氨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復方奎寧溶液0.1~0.3毫升或用1%麻黃素0.3~0.5毫升作傷口周圍皮下注射,有明顯止痛效果。應注意全身治療,有呼吸困難者給予中樞興奮劑并同時吸氧,為減輕腦水腫,可適量給高濃度葡萄糖或甘露醇靜滴,有出血傾向者,適當輸血。
三、蜂螯傷的防治
蜂的尾部有刺,刺入人體后,能射出毒液。毒液的主要成份是蟻酸,也含有作用于神經系統的毒素。螯傷后,一般只表現為局部紅腫和疼痛,傷口周圍可有丹毒或尋麻疹樣改變,數小時后可自行消退,一般無全身癥狀。如蜂刺留在傷口內,在紅腫的中心可見到一黑色小點能引起化膿感染。被成群的黃蜂螯傷時,可出現全身癥狀,如頭昏、頭痛、發燒、氣喘、惡心、嘔吐等,嚴重時出現休克、昏迷或迅速死亡。黃蜂刺傷的局部癥狀也較重。
處理:螯傷后,立即設法拔出蜂刺,局部用肥皂水、10%氨水、5%小蘇打水進行清洗,黃蜂刺傷后也可用食醋或0.1%稀鹽酸濕敷傷口中和蜂毒。局部癥狀嚴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及局部封閉,并給予止痛劑。中草藥如青苔,鮮廈枯草搗爛外敷,野甘草鮮葉或嫩莖蘸涂患處,每5~10分鐘一次,有消腫、鎮痛作用。全身癥狀輕者,對癥治療即可,有過敏反應者,應迅速靜脈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非那根,必要時15~20分鐘重復用藥。發生蛋白血尿時,要鹼化尿液,增加補液量以增加尿量,或用20%甘露醇利尿。有休克時,適當選用升壓藥物。對群蜂螯傷或傷口 已化膿感染時,要加用抗菌素。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