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藥材介紹
1、海藻 馬尾藻科植物羊棲菜(小葉海藻)或海蒿子(大葉海藻)的干燥藻體。
小葉海藻全體卷曲皺縮成團狀。棕黑色或黑棕色,表面有一層鹽霜。用水浸泡后膨脹,粘滑柔韌。固著器須假根狀。氣腥,味咸。大葉海藻:固著器盤狀,主干及枝上有刺。
2、冬蟲夏草 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鱗翅目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散時挖取,曬干或低溫干燥。 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真
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形如蠶,外表土黃至黃棕色,環紋明顯,共有20~30條環紋;全身有足8對。
尾如蠶尾。頭部上端有一段較光滑的不育端。氣微腥,味微苦。
子座頭部橫切面顯示子座周圍1列子囊殼,子囊殼卵形至橢圓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內。
子座中央充滿大量菌絲,其間有裂隙。蟲體橫切面軀殼內為大量菌絲,其間有裂隙。
3、靈芝 多孔菌科真菌靈芝(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實體。赤芝外形如傘狀,菌蓋半圓形、腎
形等。皮殼堅硬,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具有環狀的棱紋和輻射狀的皺紋。菌肉白色至淺棕色,
由無數菌管構成。氣微香,味苦澀。粉末顯示菌絲散在或粘結成團。孢子褐色,卵形,外壁無色,內
壁疣狀突起。
4、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加工需反復"發汗"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茯苓塊"或"茯神"。粉末用水或稀甘油裝片,可見無色不規則顆粒狀團塊或末端鈍圓的分支狀團塊;水合氯醛或5%氫氧化鉀裝片,團塊逐漸融化,露出菌絲,菌絲細長,稍彎曲,有分支,無色(內層菌絲)或淺棕色(外層菌絲);粉末加α-萘酚及濃硫酸,團狀物溶解,可顯橙紅色至深紅色。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鈣晶體。
5、豬苓 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 呈不規則的塊狀、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表面皺縮或有
瘤狀突起,烏黑色或棕黑色。質致密而體輕,能浮于水面。粉未有內側無色菌絲團,少數外層菌絲棕色,較粗。草酸鈣方晶極多,大多呈正方八面體形或雙錐形八面體形。
6、松蘿 松蘿科植物松蘿或長松蘿的干燥地衣體。松蘿 絲狀纏繞成團。地衣體呈二叉狀分枝。
長松蘿 地衣體呈絲狀,主軸單一,沒有二叉狀分枝兩側側枝密生,似蜈蚣足狀,稱"蜈蚣松蘿"。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