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自測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胎頭以枕下前囟周徑適應產道,胎頭到達中骨盆為適應骨盆縱軸進行內旋轉,使矢狀縫與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臨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常見。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胎頭為適應骨盆縱軸而旋轉,使矢狀縫與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徑相一致,胎頭于第一產程末完成旋轉的動作稱為內旋轉。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枕左前位胎頭銜接時,矢狀縫與母體骨盆的右斜徑相吻合。從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者為左斜徑,反之為右斜徑。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足月胎兒胎頭最短的前后徑線為枕下前囟徑。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枕先露時,胎頭枕部達到骨盆底最低位置,肛提肌收縮力將胎頭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寬的前方,枕左前位的胎頭向前旋轉45°。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經產婦多在分娩開始后胎頭銜接,部分初產婦在預產期前1~2周內胎頭銜接。
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胎頭枕骨下部達恥骨聯合下緣時開始仰伸。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內旋轉為當胎頭下降到骨盆底遇到阻力時,胎頭為適應骨盆縱軸枕部向前旋轉45°達恥骨聯合后面,使其矢狀縫與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的動作為內旋轉。胎頭于第一產程末完成內旋轉動作。引起內旋轉的原因為骨盆入口橫徑大于前后徑,而中骨盆與骨盆出口前后徑比橫徑大。在胎頭下降的過程中進行內旋轉使胎頭較大的前后徑與中骨盆與出口平面的前后徑相一致,才有利于胎頭下降。枕先露時胎頭枕部最低,遇到骨盆底肛提肌阻力,肛提肌收縮將胎兒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寬的前方,枕左前位的胎頭向前旋轉45°,后囟轉至恥骨弓下。
1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胎頭為適應骨盆縱軸而旋轉,使矢狀縫與母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下降動作呈間歇性,宮縮時胎頭下降,間歇時胎頭又稍回縮。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下降:胎頭沿骨盆軸前進的動作,稱為下降,是胎兒娩出的首要條件。下降的動作貫穿全過程,與其他動作相伴隨,呈間歇進行的,宮縮時胎頭下降,間歇時胎頭又稍回縮。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坐骨棘是位于真骨盆的中部,分娩過程中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重要指標。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分娩發動原因復雜,至今不明,不少學說試圖解釋,但均難以完整地闡明,公認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子宮主要受自主神經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子宮肌層α腎上腺素能受體,促使子宮收縮。乙酰膽堿通過增加子宮肌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加強子宮收縮。但因上述物質的測定水平在分娩前并無明顯變化,難以肯定自主神經在分娩發動中有何作用。
妊娠末期的機械性刺激、內分泌變化、神經介質釋放等多因素均能促使子宮下段形成及宮頸逐漸軟化成熟,子宮下段及成熟宮頸受宮腔內壓力而被動擴張,繼發前列腺素及縮宮素釋放,子宮肌細胞間隙連接形成和子宮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加,使子宮由妊娠期的穩定狀態轉變為分娩時的興奮狀態,子宮肌出現規律收縮,形成分娩發動。
1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妊娠晚期孕婦體內的前列腺素、縮宮素、縮宮素受體、雌激素、孕激素、內皮素的變化,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分娩發動。但沒有明確的實驗指明哪種激素是分娩發動的始發原因。
1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隨妊娠進展,子宮發生相應變化。妊娠早、中期子宮處于靜息狀態,對機械和化學性刺激不敏感,加之宮頸解剖結構穩定,保證子宮能夠耐受胎兒及其附屬物的負荷。妊娠末期子宮腔內壓力升高,子宮肌壁和蛻膜受壓,刺激肌壁的機械感受器,同時胎兒先露部壓迫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發生機械性擴張作用,通關神經傳至下丘腦,使神經垂體釋放縮宮素引起子宮收縮。
三、B
1、
【正確答案】 A
【正確答案】 E
【正確答案】 B
【正確答案】 C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出口橫徑平均值約為9cm,是胎先露通過骨盆出口的徑線。
入口前后徑也稱真結合徑,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骶岬上緣正中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1cm。
出口后矢狀徑為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的距離,平均值約為8.5cm。
入口橫徑為左右髂恥緣間的最大距離,平均值約為13cm。
中骨盆前后徑為恥骨聯合下緣中點通過兩側坐骨棘連線中點至骶骨下端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1.5cm。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