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四氮唑藍還原試驗
【參考范圍】正常人嗜中性粒細胞陽性率<0.10(10%),范圍0.06~0.15(6%~15%)。
【影響因素】無【臨床意義】嗜中性白細胞在吞噬、殺菌過程中因所耗能量的改變,而影響NBT陽性細胞百分率,此試驗可判斷嗜中性粒細胞殺菌能力,以及測定吞噬功能障礙性疾病。
1.NBT下降細菌感染后NBT明顯下降,在器官移植后發熱時可用于鑒別是否為細菌感染;
無丙種球蛋白血癥,鐮狀細胞病、惡性營養不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等,以及用激素或細胞毒類藥物治療時均可降低,還見于長期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2.NBT升高新生兒、小兒成骨不全癥、心肌梗死急性期、淋巴肉瘤、變應性血管炎、膿皰性銀屑病、皮肌炎、瘧疾、全身性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性敗血癥)、注射傷寒密切相關菌苗后、口服避孕藥或孕酮后都可升高。
淋巴細胞轉化試驗
【參考范圍】轉化細胞形態學計數方法:0.50~0.70(50%~70%)
【影響因素】
1.本試驗需進行細胞培養,因此靜脈采血時要特別注意無菌操作,需用無菌肝素抗凝管放置血標本。
2.采血后應立即分離淋巴細胞進行試驗。只宜暫時在室溫放置,而不可4℃存放。
【臨床意義】
1.T淋巴細胞受特異性抗原或非特異性等刺激后,發生母細胞轉化,DNA合成增加。可由此了解T細胞的應答功能,這反映出受試者T細胞總體水平的應答功能,判斷細胞免疫狀態和探討發病機制:
(l)轉化率增高:只有Down綜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對PHA刺激較正常人敏感,微量PHA即可使本病患者T細胞發生轉化。
(2)轉化率降低:細胞免疫缺陷或功能低下者,其轉化率可明顯低于正常,如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本病由于胸腺發育不良,細胞免疫能力低下,OT反應陰性。
此外,如各種惡性腫瘤、霍奇金病、淋巴瘤、淋巴肉芽腫等疾病時均可低于正常值。
2.估計疾病的療效和預后:惡性腫瘤或慢性白色念珠菌病,經轉移因子或免疫增強劑治療后,其轉化率可由治療前的低值轉變為正常,反之則預后不良。
3.尋找遲發型變態反應的原因:在臨床上常由于服用某種藥物而發生遲發型變態反應疾病,為了尋找病因,可將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與可疑藥物共同培養,若轉化率高于對照藥物,即可判明病因。
4.選擇適宜的移植供體:混合淋巴細胞培養。
關注"566衛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