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女性,61歲,早晨起床突然發現口角歪斜。查體發現雙側額紋對稱,右側鼻唇溝變淺,露齒口角偏左,面部痛覺正常,其診斷為
A.右側中樞性面癱
B.左側中樞性面癱
C.右側周圍性面癱
D.左側周圍性面癱
E.雙側周圍性面癱
答案及解析: B
中樞性面癱: 病變一側皮質核束損害所致,表現病變對側眼裂以下面癱。
面神經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損都可以引起中樞性面癱,最常見的受損處是內囊。可能的病因是:頸內動脈系統閉塞,尤以大腦中動脈主干及分支閉塞更為多見,也可因血管瘤或高血壓性血管病變所致顱內出血以及顱內腫瘤所致。
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于顏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現癱瘓,因之閉眼、揚眉、皺眉均正常。面額紋與對側深度相等,眉毛高度與瞼裂大小均與對側無異。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時,面下部肌肉出現癱瘓,即頰肌、口開大肌、口輪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靜止位時該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動作時口角歪向健側。
中構性面神經麻痹時,顏面不對稱并不明顯,移行于面肌痙攣者極為罕見。中樞性面癱往往伴有偏癱之其他體征,如腱反射異常、Babinski氏征等。
52. 急性多發性炎癥脫鞘性神經根神經病的首發癥狀通常為
A.呼吸困難
B.四肢遠端對稱性無力
C.排尿困難
D.雙側周圍性面癱
E.吞咽困難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急性多發性炎癥脫鞘性神經根神經病發病急,進展快,約半數以上患者在神經癥狀、體征出現之前數日或數周(約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感染癥狀,少數有免疫接種史。首發癥狀多為運動障礙,四肢遠端對稱性無力,很快加重,并迅速向近端發展,可波及軀干及顱神經。嚴重病例可在數日內因上升性癱瘓累及肋間肌、膈肌導致呼吸困難,或因病變累及延髓引起呼吸困難危及生命。癱瘓為弛緩性,肌張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征陰性。多數病例病情迅速發展,約3至5天內達高峰,1~2個月后開始恢復。主觀感覺障礙表現為麻木感、燒灼感和神經根性疼痛,檢查可有手套樣、襪套樣感覺減退或消失,或有感覺過敏區,腓腸肌常有壓痛。顱神經麻痹亦為本病常見癥狀,面神經癱瘓最常見,可以雙側受累,亦可為單側;其次為吞咽、迷走神經受損,表現為聲音嘶啞、進食反嗆、吞咽困難。而動眼、外展、舌下、三叉神經的損害較為少見。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尿糞潴留或失禁,血壓不穩,心動過速或過緩,出汗,皮膚潮紅,手足腫脹及其他皮膚營養障礙,后期可出現肌肉萎縮。本病常見的并發癥是肺部感染、肺不張,較少見的是并發心肌炎、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53. 三叉神經痛最常發生的部位是三叉神經的
A.第一支
B.第一、三支
C.第一、二支
D.第二支
E.第二、三支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三叉神經痛多發生的部位:
三叉神經痛病人疼痛發作的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不超越三叉神經的分布范圍。疼痛多為一側性,最多見為一側的第二、三支分布區域痛,其次為第二或第三支分布區域單獨疼痛,以第二支最常見,第三支次之,單獨第一支分布區域痛者很少見,約占2%-5%。
疼痛多沿神經分支的走行分布,如第一支的疼痛的部位往往在眼的表淺或深處、上瞼及前額。第二支疼痛部位在頰部、上唇和齒齦,而硬腭疼痛者很少見。第三支的疼痛部位在下唇、齒齦,涉及舌部者較少。第二和第三支的疼痛可沿其分支向顳部房舍,比較有規律性。疼痛也可較長時間局限于一支分布區域。疼痛的擴散不呈跳躍式,如第三支痛不會越過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過中線,即使雙側患者,一側發作時也不越過對側。
其原因在胚胎發育時第一支與第二、三支分別有兩個神經節發育而來。疼痛可局限于一支的分布區域內,或僅限于一支的部分分布區域內。也可同時侵犯二支,但三支同時受侵犯者不多。少數可為雙側(約占 3% )。但也不是同時發病,往往一側首先發病,經過一時期后,另一側才出現癥狀,即使雙側同時發病也各有其發作周期,或一側疼痛較為嚴重,一側交情,而且并非同時發作。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