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搏驟停的預后主要取決于以下哪些因素
A.基礎病
B.心功能
C.心搏驟停至復蘇開始的時間
D.心電活動的類型
E.抗心律失常藥物
ABCD
如果致命原因為晚期疾病、敗血癥,器官衰竭、終末期心臟病或者嚴重中樞疾病等,發生心搏驟停、心動過緩多于心動過速、復蘇成功概率低,預后不良。一些急性中毒、心律失常或電解質紊亂等導致的心搏驟停多見于室速、室顫,如能消除促發因素,預后良好。晚期心功能衰竭,心臟復蘇開始時間的延誤導致嚴重的低氧、酸中毒,預后不良。
2.下列哪些提示血管內溶血
A.血清游離膽紅素增高
B.血紅蛋白尿
C.含鐵血黃素尿
D.尿中尿膽原增高
E.脾大
BC
血管內溶血是指紅細胞在血管內破壞,可出現血紅蛋白尿和含鐵血黃素尿,而其他三項亦見于血管外溶血。
3.無脈搏性電活動常見于以下哪些疾病
A.嚴重心臟病的終末表現
B.高血壓病
C.心搏驟停的電擊治療后
D.心包壓塞
E.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ACD
無脈搏電活動是指心臟有規律的電活動,但是無有效的機械功能,常見于心搏驟停的電擊治療后、心包壓塞、大量失血、嚴重心臟病的終末表現。機制未明,推測與心肌的彌漫缺血或病變有關。
4.人工氣道經鼻插管,患者耐受性較好,但對氣道護理要求高,否則要引起以下合并癥
A.球麻痹
B.痰液引流不暢
C.鼻竇炎
D.過敏性鼻炎
E.胃食管反流
BC
5.脾功能亢進時的切脾治療指征,下列正確的是
A.脾大顯著,造成明顯壓迫癥狀
B.嚴重溶血性貧血
C.血小板嚴重減少并有出血癥狀
D.粒細胞減少并有反復感染
E.感染性疾病致脾大
ABCD
感染性脾大可通過抗感染治療而恢復正常,不需要脾切除,而其余四項均為切脾指征。
6.尿毒癥時常見的電解質紊亂有
A.高血鉀
B.高血磷
C.低血鈣
D.低血鉀
E.輕度高鎂血癥
ABCE
7.慢性阻塞性肺氣腫X線表現為
A.肺透亮度增加
B.膈肌下降
C.肋骨變平,肋間隙增寬
D.心影增大,肺動脈膨出
E.肋膈角變鈍
ABC
8.慢性阻塞性肺病(C()PD)包括
A.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間質纖維化
B.伴有氣流阻塞的慢性支氣管炎
C.伴有氣流阻塞的肺氣腫
D.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
E.支氣管哮喘,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者
BC
COPD是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現為外周氣道慢性炎癥導致氣道壁反復損傷和修復,形成氣道的狹窄。肺實質破壞的典型表現為小葉中央型肺氣腫,在臨床上包括具有氣流受限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但不包括可導致不可逆性氣流受限的其他疾病,如支氣管擴張、囊性纖維化、肺結核、哮喘等疾病。
9.漏出性胸腔積液的特點
A.清澈透亮
B.比重<1.018
C.胸腔積液總蛋白定量> 30g /I}
D.胸腔積液/血清I』)H
E.有核細胞數<100 /mm"
ABCE
漏出性和滲出性胸腔積液的鑒別:①比重,以1.018為界,高于為滲出性,低于為漏出·陛。②有核細胞數,超過500/tLl為滲出性,低于100/til為漏出性。③胸腔積液蛋白定量:胸腔積液蛋白定量超過30 g/I.或與血清比超過0.5為滲出性,定量低于30g/I,或比值低于0.5為漏出性。④胸腔積液IDH定量:超過200U/I.或與血清比值超過0.6為滲血液,反之為漏出液。在這些指標中胸腔積液的蛋白和LDH定量更為可靠。
10.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的診斷條件包括
A.用藥史
B.過敏表現
C.尿檢異常
D.腎間質水腫及細胞浸潤
E.CCr 3.6mg/dl
ABCDFJ;用藥史、過敏表現、尿檢查異常與血肌酐增高,以及腎問質水腫和細胞浸潤分別提示病人存在急性藥敏性問質性腎炎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與病理的診斷證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