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藥理學 第三節
一、A1
1、為了快速達到穩態血液濃度,可采取的給藥方法是
A、藥物恒速靜脈滴注
B、一個半衰期口服給藥一次時,首劑加倍
C、一個半衰期口服給藥一次時,首劑用1倍的劑量
D、每四個半衰期給藥一次
E、每四個半衰期增加給藥一次
2、關于一級消除動力學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
A、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
B、半衰期與血藥濃度無關
C、單位時間內實際消除的藥量隨時間遞減
D、半衰期的計算公式是0.5C0/K
E、絕大多數藥物都按一級動力學消除
3、藥動學參數不包括
A、消除速率常數
B、表觀分布容積
C、半衰期
D、半數致死量
E、血漿清除率
4、消除半衰期是指
A、藥效下降一半所需時間
B、血藥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
C、穩態血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
D、藥物排泄一半所需時間
E、藥物從血漿中消失所需時間的50%
5、消除速率是單位時間內被
A、肝臟消除的藥量
B、腎臟消除的藥量
C、膽道消除的藥量
D、肺部消除的藥量
E、機體消除的藥量
6、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含義是指
A、藥物能通過胃腸道進入肝門脈循環的分量
B、藥物吸收進入體循環的快慢
C、藥物能吸收進入體內達到作用點的分量
D、藥物吸收進入體內的相對速度
E、藥物吸收進入體循環的百分率
7、時量曲線下面積反映
A、消除半衰期
B、消除速度
C、吸收速度
D、進入體循環藥物的相對量
E、藥物劑量
8、某藥物按一級動力學消除時,其半衰期
A、隨給藥劑量而變化
B、隨血漿濃度而變化
C、隨給藥時間而變化
D、隨給藥次數而變化
E、固定不變
9、某藥的半衰期為4小時,一次給藥后藥物在體內基本消除的時間是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10、一次靜脈給藥10mg,藥物在體內達到平衡后,測定其血漿藥物質量濃度為0.7mg/L,表觀分布容積(Vd)約為
A、5L
B、28L
C、14L
D、1.4L
E、100L
11、患兒,男,4歲。高熱、咳嗽、咽痛,查體見咽紅、扁桃體Ⅱ度腫大,血常規見白細胞計數升高,診斷為小兒扁桃體炎,選用頭孢他啶治療。已知頭孢他啶的半衰期約為2小時,每日給一定治療量,血藥濃度達穩態濃度須經過
A、2小時
B、4小時
C、6小時
D、10小時
E、20小時
12、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其血漿半衰期等于
A、0.693/ke
B、ke/0.693
C、2.303/ke
D、ke/2.303
E、0.301/ke
13、某藥的半衰期為8小時,一次給藥后藥物在體內基本消除的時間是
A、1天
B、2天
C、4天
D、6天
E、8天
14、一個pKa=8.4的弱酸性藥物在血漿中的解離度為
A、10%
B、40%
C、50%
D、60%
E、90%
15、某藥的表觀分布容積為40L,如欲立即達到4mg/L的穩態血藥濃度,應給的負荷劑量是
A、13mg
B、25mg
C、50mg
D、100mg
E、160mg
16、某藥在體內按一級動力學消除,在其吸收達高峰后抽血兩次,測其血漿濃度分別為150μg/ml及18.75μg/ml,兩次抽血間隔9小時,該藥的血漿半衰期是
A、1小時
B、1.5小時
C、2小時
D、3小時
E、4小時
17、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按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給予一定劑量,血藥濃度達到穩定狀態時間的長短決定于
A、劑量大小
B、給藥次數
C、半衰期
D、表觀分布容積
E、生物利用度
18、藥物的血漿半衰期是指
A、藥物的穩態血藥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
B、藥物的有效血藥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
C、藥物的組織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
D、藥物的血漿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
E、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下降一半的時間
19、藥物吸收達到血漿穩態濃度時意味著
A、藥物作用最強
B、藥物的吸收過程已完成
C、藥物的消除過程正開始
D、藥物的吸收速度與消除速度達到平衡
E、藥物在體內分布達到平衡
20、每隔一個半衰期給藥一次時,為快速達到穩態血藥濃度可首次給予
A、5倍劑量
B、4倍劑量
C、3倍劑量
D、加倍劑量
E、半倍劑量
21、決定藥物每天用藥次數的主要因素是
A、血漿蛋白結合率
B、吸收速度
C、消除速度
D、作用強弱
E、起效快慢
22、藥物的pKa是指
A、藥物完全解離時的pH
B、藥物50%解離時的pH
C、藥物30%解離時的pH
D、藥物80%解離時的pH
E、藥物全部不解離時的pH
23、藥物按零級動力學消除是
A、單位時間內以不定的量消除
B、單位時間內以恒定比例消除
C、單位時間內以恒定速度消除
D、單位時間內以不定比例消除
E、單位時間內以不定速度消除
24、在等劑量時Vd小的藥物比Vd大的藥物
A、血漿濃度小
B、血漿蛋白結合較少
C、組織內藥物濃度較小
D、生物利用度較小
E、能達到的穩態血藥濃度較低
25、藥物滅活和消除速度決定其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續時間
C、最大效應
D、后遺效應的大小
E、不良反應的大小
26、藥物的體內過程是指
A、藥物在靶細胞或組織中的濃度變化
B、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變化
C、藥物在肝臟中的生物轉化和腎臟排出
D、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
E、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肝代謝和腎臟排泄
27、下述說法不正確的是
A、藥物消除是指生物轉化和排泄
B、生物轉化是指藥物被氧化
C、肝藥酶是指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
D、苯巴比妥具有肝藥酶誘導作用
E、西咪替丁具有肝藥酶抑制作用
28、藥物轉運的主要形式為
A、胞吐
B、簡單擴散
C、濾過
D、主動轉運
E、易化擴散
29、在堿性尿液中弱酸性藥物
A、解離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離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離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離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離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30、舌下給藥的目的是
A、經濟方便
B、不被胃液破壞
C、吸收規則
D、避免首過消除
E、副作用少
31、誘導肝藥酶的藥物是
A、阿司匹林
B、多巴胺
C、去甲腎上腺素
D、苯巴比妥
E、阿托品
32、關于表觀分布容積小的藥物,下列正確的是
A、與血漿蛋白結合少,較集中于血漿
B、與血漿蛋白結合多,較集中于血漿
C、與血漿蛋白結合少,多在細胞內液
D、與血漿蛋白結合多,多在細胞內液
E、與血漿蛋白結合多,多在細胞間液
33、易化擴散是
A、靠載體逆濃度梯度跨膜轉運
B、不靠載體順濃度梯度跨膜轉運
C、靠載體順濃度梯度跨膜轉運
D、不靠載體逆濃度梯度跨膜轉運
E、主動轉運
34、主動轉運的特點是
A、通過載體轉運,不需耗能
B、通過載體轉運,需要耗能
C、不通過載體轉運,不需耗能
D、不通過載體轉運,需要耗能
E、包括易化擴散
35、藥物的排泄途徑不包括
A、汗腺
B、腎臟
C、膽汁
D、肺
E、肝臟
36、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后
A、排泄加快
B、作用增強
C、代謝加快
D、暫時失去藥理活性
E、更易透過血腦屏障
37、藥物在肝臟生物轉化不屬于I相反應的是
A、氧化
B、還原
C、水解
D、結合
E、去硫
38、不存在吸收過程的給藥途徑是
A、靜脈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口服給藥
E、肺部給藥
39、硫噴妥鈉小劑量多次給藥后可產生持續作用的原因是
A、生物半衰期較長
B、經肝臟代謝較慢
C、經腎臟代謝較慢
D、在脂肪組織中蓄積
E、在紅細胞中蓄積
40、藥物吸收不受首過效應的影響的用藥是
A、阿司匹林片
B、阿莫西林膠囊
C、噴他佐辛片
D、布洛芬膠囊
E、硝酸甘油(舌下給藥)
41、下列屬于肝藥酶誘導劑的是
A、氯霉素
B、異煙肼
C、保泰松
D、苯巴比妥
E、酮康唑
42、有關藥物吸收描述不正確的是
A、舌下或直腸給藥吸收少,起效慢
B、藥物從胃腸道吸收主要是被動轉運
C、弱堿性藥物在堿性環境中吸收增多
D、藥物吸收指自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E、皮膚給藥除脂溶性高的藥物外都不易吸收
43、弱酸性或弱堿性藥物的pKa都是該藥在溶液中
A、90%離子化時的pH
B、80%離子化時的pH
C、50%離子化時的pH
D、80%非離子化時的pH
E、90%非離子化時的pH
44、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的機制是
A、易化擴散
B、簡單擴散
C、主動轉運
D、過濾
E、吞噬
45、關于藥物通過生物膜轉運的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被動擴散的物質順濃度梯度轉運,不需消耗能量
B、促進擴散的轉運低于被動擴散
C、主動轉運借助于載體進行不需消耗能量
D、胞飲作用對于蛋白質和多肽的吸收不是非常重要
E、主動轉運不需要載體進行,但需要耗能量
46、舌下給藥的優點是
A、經濟方便
B、不被胃液破壞
C、吸收規則
D、避免首過消除
E、副作用少
47、葡萄糖的轉運方式是
A、過濾
B、簡單擴散
C、主動轉運
D、易化擴散
E、胞飲
48、甲基多巴的吸收是靠細胞中的
A、胞飲轉運
B、離子障轉運
C、pH被動擴散
D、載體主動轉運
E、載體易化擴散
49、不直接引起藥效的藥物是
A、經肝臟代謝了的藥物
B、與血漿蛋白結合了的藥物
C、在血液循環中的藥物
D、達到膀胱的藥物
E、不被腎小管重吸收的藥物
50、關于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后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
A、是可逆的
B、不失去藥理活性
C、不進行分布
D、不進行代謝
E、不進行排泄
51、關于口服給藥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
A、吸收后經門靜脈進入肝臟
B、吸收迅速,100%吸收
C、有首過消除
D、小腸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E、是常用的給藥途徑
52、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擠
C、是一種生效形式
D、見于所有藥物
E、易被其他藥物排擠
53、下列關于藥物主動轉運的敘述,錯誤的是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學品的干擾
C、有化學結構特異性
D、比被動轉運較快達到平衡
E、轉運速度有飽和限制
54、體液pH對藥物跨膜轉運影響,正確的描述是
A、弱酸性藥物在酸性體液中解離度大,易通過生物膜擴散轉運
B、弱酸性藥物在堿性體液中解離度小,難通過生物膜擴散轉運
C、弱堿性藥物在堿性體液中解離度大,易通過生物膜擴散轉運
D、弱堿性藥物在酸性體液中解離度小,難通過生物膜擴散轉運
E、弱堿性藥物在堿性體液中解離度小,易通過生物膜擴散轉運
55、在堿性尿液中弱堿性藥物
A、解離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離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離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離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離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56、體液的pH影響藥物的轉運及分布是由于它改變了藥物的
A、水溶性
B、脂溶性
C、pKa
D、解離度
E、溶解度
57、口服苯妥英鈉幾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測得苯妥英鈉血漿濃度明顯升高,這現象是因為
A、氯霉素使苯妥英鈉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鈉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與苯妥英鈉競爭與血紅蛋白結合,使游離苯妥英鈉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藥酶使苯妥英鈉代謝減少
E、氯霉素誘導肝藥酶使苯妥英鈉代謝增加
58、下列為藥物代謝Ⅱ相反應的是
A、結合反應
B、脫氨反應
C、水解反應
D、氧化反應
E、還原反應
59、某堿性藥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則此藥在尿中
A、解離度增高,重吸收減少,排泄加快
B、解離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減慢
C、解離度增低,重吸收減少,排泄加快
D、解離度增低,重吸收增多,排泄減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變
二、B
1、A.Cmax
B.Tmax
C.AUC
D.t1/2
E.Css
<1> 、半衰期是
A B C D E
<2> 、達峰時間是
A B C D E
<3> 、曲線下面積是
A B C D E
2、A.藥物的吸收
B.藥物的分布
C.藥物的生物轉化
D.藥物的排泄
E.藥物的消除
<4> 、包括藥物的生物轉化與排泄的是
A B C D E
<5> 、藥物及其代謝物自血液排出體外的過程是
A B C D E
<6> 、藥物在體內轉化或代謝的過程是
A B C D E
3、A.分布
B.表現分布容積
C.藥物效應動力學
D.藥物代謝動力學
E.消除
<7> 、表明藥物對機體功能影響的概念是
A B C D E
<8> 、表明機體對藥物作用的概念是
A B C D E
<9> 、表明藥物從血液向組織細胞間液和細胞內液轉運過程的概念是
A B C D E
<10> 、表明藥物在體內濃度逐漸降低過程的概念的是
A B C D E
<11> 、表明理論上藥物占據體內空間體積的概念的是
A B C D E
4、A.簡單擴散
B.易化擴散
C.濾過
D.胞飲
E.胞吐
<12> 、尿素通過細胞膜的方式
A B C D E
<13> 、苯巴比妥通過細胞膜的方式
A B C D E
<14>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
A B C D 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