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吸收藥物
目前臨床使用的抗骨吸收藥物主要為雙膦酸鹽類。
1.雙膦酸鹽類的結構和作用
雙膦酸鹽是焦磷酸鹽的類似物,焦磷酸鹽結構中心的氧原子被碳原子及其側鏈取代,即為雙膦酸鹽類。其結構通式中R,多為羥基,R2可為烷基或取代烷基,烷基末端還可帶有芳雜環。雙膦酸可與鈉離子形成單鈉、二鈉、三鈉和四鈉鹽,臨床藥用多為單鈉和二鈉鹽。
2.雙膦酸鹽類的藥代動力學
雙膦酸鹽口服吸收較差,空腹狀態生物利用度為0.7%~6%。食物,特別是含鈣或其他多價金屬離子化合物,易與雙膦酸鹽形成復合物,會減少藥物吸收。大約50%的吸收劑量沉積在骨組織中,并將保存較長時間。藥物不在體內代謝,以原型從尿液排出。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3.雙膦酸鹽類代表藥物
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 Sodium)為氨基雙膦酸鹽,其抗骨吸收作用較依替磷酸二鈉強100倍,并且沒有骨礦化抑制作用?蓡为毣蚺c維生素D合用治療骨質疏松癥。消化道癥狀是口服本品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避免藥物刺激上消化道,患者應在清晨、空腹時服藥(早餐前至少30min),用足量水(至少200m1)整片吞服,然后身體保持立位(站立或端坐)30~60min。服藥前后30min內不宜進食、飲用高鈣濃度飲料及服用其他藥物。
利塞膦酸鈉(Risedronate Sodium)主要用于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最常出現的不良反應為關節痛和胃腸功能紊亂。為降低消化道反應的危險,應遵守同阿侖膦酸鈉一樣的服藥注意事項。
帕米膦酸二鈉(Pamidronate Disodium)抑制骨吸收作用較依替磷酸二鈉強約100倍,對骨礦化的影響較弱。可用于多種原因引起的骨質疏松癥,也用于惡性腫瘤及其骨轉移引起的高鈣血癥及骨溶解,可消除疼痛。靜脈滴注時常出現一過性發熱和感冒樣癥狀。
依替膦酸二鈉(Etidronate Disodium)具有雙向作用,小劑量(每日5mg/kg)時抑制骨吸收,大劑量(每日20mg/kg)時抑制骨礦化和骨形成。臨床用于防治各種骨質疏松癥,也用于嚴重高鈣血癥、特別是惡性腫瘤相關高鈣血癥的輔助治療。大劑量用于預防和治療異位骨化。大劑量時可能出現骨軟化癥和骨折。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成績查詢、保過課程、報名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