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劑
酶抑制劑是指特異性作用于酶的某些基團,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喪失活性的物質。是很多外來化合物產生毒作用的機理。可分為:
①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劑與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團結合,這種結合不能用稀釋或透析等簡單的方法來解除。如有機磷農藥與膽堿酶活性中心的絲氨酸殘基結合,一些重金屬離子與多種酶活性中心半胱氨酸殘基的-SH結合。
②可逆性抑制,有競爭性和非競爭性兩種,競爭性抑制是抑制劑爭奪底物與酶結合,增加底物濃度可使抑制減弱,如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脫氫酶;非競爭性抑制可以降低酶的活性,如氰化物能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結合成氰化高鐵細胞色素氧化酶,使之喪失傳遞電子的能力,引起內窒息。
器官血流量
進出各器官的血管呈并聯關系,這些并聯血管的總截面的血流量是一定的,即等于心輸出量,而各分路血管的血流量是不同的,與該器官的動脈壓與靜脈壓之差成正比,與血流阻力成反比。當某一器官的動脈壓降低或微動脈收縮(血流阻力加大)時,血流量減少,反之加多。以該器官的靜脈回流量來確定其血流量。
血流量:又稱血流的容積速度。指單位時間內流經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常以每分鐘毫升數或升數表示。血流量的大小與血管兩端的壓力差成正比,與血管對血流的阻力成反比。心血管系統為一密閉的管道系統,流經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各段血管的總截面的血流量相等,均等于心輸出量。但在并聯血管的各分路,即各器官的血流量是不同的。
靜脈血流量:血流的線速度與血管的總橫截面積成反比。所以,靜脈血流的線速度比毛細血管的快,比相應的動脈慢(主動脈18~22厘米/秒,腔靜脈7~8厘米/秒,毛細血管0.3~0.7毫米/秒)。而靜脈系統的血流線速度由小靜脈到腔靜脈逐漸加快。靜脈血流的容積速度(血流量)與外周靜脈壓和中心靜脈壓之壓力差成正比,與靜脈管內外對血流的阻力成反比;外周靜脈壓升高或中心靜脈壓降低,均使壓差加大,血流量加大。靜脈管徑縮小或受壓、阻塞、則血流阻力加大,血流量減小。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