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的分類及作用特點
分類 |
代表藥物 |
作用特點 |
水溶性 |
維生素B1 |
缺乏時,依次出現:①神經系統反應(干性腳氣病);②心血管系統反應(濕性腳氣病);③韋尼克腦病;④多發神經炎性精神病 |
維生素B2 |
缺乏時出現:①咽喉炎、舌炎、唇炎、口角炎;②面部脂溢性皮炎、軀干和四肢皮炎(非特有);③貧血和神經系統癥狀;④角膜血管增生和白內障形成、陰道炎、陰囊炎 | |
維生素B6 |
缺乏導致:①皮膚:眼、鼻和口部皮膚脂溢樣皮膚損害,伴有舌炎和口腔炎;②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炎、伴有關節腫脹和觸痛,特別是腕關節腫脹(腕管病) | |
維生素C |
為抗體及膠原形成,組織修補,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維持免疫功能,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等所必需。是高效抗氧化劑,減輕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基底的氧化應力。用于:①防治壞血病、牙齦出血;②傳染疾病及紫癜的輔助治療;③慢性鐵中毒——維生素C促進去鐵胺對鐵的螯合,使鐵的排出加速 | |
煙酸 |
①抑制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而使膽固醇的合成受到影響,大劑量尚可使血清膽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濃度降低,且有周圍血管擴張作用;②煙酸缺乏時與煙酰胺缺乏時的癥狀相同可發生糙皮病;③禁用于嚴重痛風者 | |
葉酸 |
①是物質代謝過程中催化“一碳單位”轉移反應的輔酶組成成分;②四氫葉酸在各種生物合成反應中,以四氫葉酸輔酶形式轉移和利用“一碳單位”;③用于巨幼細胞貧血、血小板減少癥 | |
脂溶性 |
維生素A |
對視網膜功能有重要作用,對視覺起作用的是視黃醛,缺乏會導致夜盲癥;②對生殖過程起作用——視黃醇;③上皮組織的生長和分化、骨骼生長、生殖和胚胎發育所需要 |
維生素D |
缺乏時人體吸收鈣、磷能力下降,鈣、磷不能在骨組織內沉積,成骨作用受阻:①嬰兒和兒童:佝僂病。鈣化不良導致佝僂病患者的骨骼異常疏松,產生特征性畸形;②成人:骨軟化病或成人佝僂病,最多見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 |
維生素E |
能促進生殖力,能促進性激素分泌:①增加男性精子活力和數量;②女性雌激素濃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預防流產 | |
維生素K |
①是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質,并參與凝血因子Ⅶ、Ⅸ、Ⅹ以及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②用于防治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水楊酸類或香豆素類(華法林)過量引起的出血的救治;③維生素K2尚具有鎮痛作用;④應用廣譜抗菌藥物(頭孢菌素類)可致腸道菌群改變,造成維生素B和K合成受阻——補充維生素K、B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