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雌激素類藥
【來源】卵巢分泌的雌激素(estrogens)主要是雌二醇(estradiol)。從孕婦尿提出的雌酮(estrone)和雌三醇(estriol)等,多為雌二醇的代謝產物。雌二醇是傳統的雌激素類藥物,近年來以雌二醇為母體,人工合成許多高效的衍生物,如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炔雌醚(quinestrol)及戊酸雌二醇(estradiol valerate)等。此外,也曾合成一些結構較簡單的具有雌激素樣作用的制劑,如已烯雌酚(diaethylstilbestrol ;乙菧酚,stilbestrol),它雖非甾體,但據其立體結構也可將它看作為斷裂的甾體結構。
【體內過程】天然雌激素如雌二醇可經消化道吸收,但易在肝破壞,故口服效果遠較注射為差。在血液中大部分與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結合,也可與白蛋白非特異性地結合。部分以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結合的形式從腎臟排出,也有部分從膽道排泄并形成肝腸循環。人工合成的炔雌醇、炔雌醚或已烯雌酚等在肝內破壞較慢,口服效果好,作用較持久。油溶液制劑或與脂肪酸化合成酯,作肌內注射,可以延緩吸收,延長其作用時間。炔雌醚在體內可貯存于脂肪組織中,口服一劑作用可維持7~10天。
【生理及藥理作用】
1.對未成年女性,雌激素能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和性器官發育成熟。如子宮發育、乳腺腺管增生及脂肪分布變化等。
2.對成年婦女,除保持女性性征外,并參與形成月經周期。它使子宮內膜增殖變厚(增殖期變化),并在黃體酮的協同作用下,使子宮內膜進而轉變為分泌期(見圖33-1)狀態,提高子宮平滑肌對縮宮素的敏感性。同時使陰道上皮增生,淺表層細胞發生角化。
3.較大劑量時,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系統,抑制GnRH的分泌,發揮抗排卵作用。并能抑制乳汁分泌,是在乳腺水平干擾催乳素的作用所致。此外還有對抗雄激素的作用。
4.在代謝方面,有輕度水、鈉潴留作用。能增加骨骼鈣鹽沉積,加速骨骺閉合。大劑量可使甘油三酯和磷脂升高而膽固醇降低,也使糖耐量降低。尚有促進凝血作用。
【臨床應用】
1.絕經期綜合征絕經期綜合征是更年期婦女因雌激素分泌減少,而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內分泌平衡失調的現象。雌激素可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從而減輕各種癥狀。絕經期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可用雌激素與雄激素合并治療。
除絕經期綜合征外,老年性陰道炎及女陰干枯癥等,局部用藥也能奏效。
2.卵巢功能不全和閉經原發性或繼發性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以雌激素替代治療,可促進外生殖器、子宮及第二性征的發育。與孕激素類合用,可產生人工月經周期。
3.功能性子宮出血可用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增生,修復出血創面,也可適當配伍孕激素,以調整月經周期。
4.乳房脹痛部分婦女停止授乳后可發生乳房脹痛,可用大劑量雌激素制劑抑制乳汁分泌,克服脹痛,俗稱回奶。由于此時垂體分泌的催乳素并不減少,故認為大劑量雌激素類抑制泌乳主要是在乳腺水平干擾催乳素的作用。
5.晚期乳腺癌絕經五年以上的乳腺癌可用雌激素制劑治療,緩解率可達40%左右。但絕經期以前的患者禁用,因這時反可能促進腫瘤的生長。
6.前列腺癌大劑量雌激素類可使癥狀改善,腫瘤病灶退化。這是其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使睪丸萎縮而抑制雄激素的產生所致,也有抗雄激素的作用參與。
7.痤瘡青春期痤瘡是由于雄激素分泌過多所致,故可用雌激素類治療。
8.避孕(見本章第四節)
【不良反應及應用注意】
1.常見惡心、食欲不振,早晨較多見。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可減輕反應;反應發生后減少劑量也可減輕反應;注射劑此種反應較輕。
2.長期大量應用可引起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及子宮出血,故有子宮出血傾向者及子宮內膜炎患者慎用。
3.腫瘤患者(前列腺癌和絕經期后乳腺癌除外)不用。本藥在肝滅活,并可能引起膽汁郁積性黃疸,故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二、抗雌激素類藥
氯米芬
氯米芬(clomiphene,氯酜酚胺)為三苯乙烯衍生物,與已烯雌酚的化學結構相似。
本品有較弱的雌激素活性,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發揮競爭性拮抗雌激素的作用。它能促進人的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從而誘使排卵;這可能是因阻斷下丘腦的雌激素受體,從而消除雌二醇的負反饋性抑制。用于不孕癥和閉經,乳房纖維囊性疾病和晚期乳癌等。連續服用大劑量可引起卵巢肥大,故卵巢囊腫患者禁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