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磺酰脲類胰島素分泌促進劑
1.非磺酰脲類的作用特點
該類藥物與磺酰脲類的作用機制有相同之處,均是通過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結合,促進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K+-ATP)關閉,抑制β細胞K+外流,使β細胞膜去極化,從而開放電壓依賴性鈣通道,使細胞外Ca2+進入細胞內,促使含有胰島素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通過胞吐作用向膜外釋放胰島素。但是非磺酰脲類又有著區別于傳統胰島素促分泌劑的重要特點,對K+- ATP通道具有“快開”和“快閉”作用,較其他口服降糖藥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使胰島素的分泌達到模擬人體生理模式——餐時胰島素迅速升高,餐后及時回落到基礎分泌狀態,夜間低血糖少的要求,避免了促胰島素分泌的持續刺激而減輕β細胞的負荷。此類藥物因其對餐時、餐后血糖這種顯著的控制作用,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
2.非磺酰脲類代表藥物
瑞格列奈(Repaglinide)是氨甲酰甲基苯甲酸的衍生物,分子結構中含有一手性碳原子,其活性有立體選擇性,S-(+)一異構體的活性是R-(-)-異構體的100倍,臨床上使用其S-(+)-異構體。構象分析發現,瑞格列奈的優勢構象與格列本脲及格列美脲一樣,都呈u型,其中疏水性支鏈處于 u型的頂部,u型的底部是酰胺鍵,而無活性的類似物則呈現不同構象。該藥無論空腹或進食時服藥均吸收良好,30~60min后達血漿峰值,并在肝內快速代謝為非活性物,大部分隨膽汁排泄。該藥作為餐時血糖調節劑,在餐前l5min服用,經胃腸道迅速吸收,起效快,作用時間短。臨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并適用于糖尿病腎病者。本品與二甲雙胍合用有協同降血糖作用。
那格列奈(Nateglinide)為D-苯丙氨酸衍生物,其降糖作用是其前體D一苯丙氨酸的50倍。由于其基本結構為氨基酸,決定了該藥的毒性很低,降糖作用良好。那格列奈為手性藥物,其R-(-)一異構體活性高出S-(+)-異構體l00倍。那格列奈體內代謝至少產生8種代謝產物,均為異丙基氧化形成,其中只有~種有微弱活性,其余均無活性。該藥對B細胞的作用更迅速,持續時間更短,對周圍葡萄糖濃度更為敏感,副作用小。其口服后20rain起效,生物利用度為73%,白蛋白的結合率為98%,消除半衰期為l.5h。
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
1.雙胍類的結構特點
雙胍類口服降糖藥的化學結構均由一個雙胍母核連接不同側鏈而構成。本類藥物主要有苯乙雙胍、二甲雙胍和丁福明,顧名思義,其側鏈分別為苯乙基、二甲基和正丁基。因苯乙雙胍可引起乳酸增高,可能發生乳酸性酸中毒已較少使用。目前此類中廣泛使用的是毒性較輕的二甲雙胍。
2.雙胍類的作用機SUeD應用特點
雙胍類的降糖機制主要是增加葡萄糖的無氧酵解和利用,增加骨骼肌和脂肪組織的葡萄糖氧化和代謝,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同時能抑制肝糖的產生和輸出,有利于控制空腹血糖,并能改善外周組織胰島素與其受體的結合和受體后作用,改善胰島素抵抗。因此確切地說。二甲雙胍應為抗高血糖藥,對正常人無降糖作用。二甲雙胍還具有降低血脂、血壓,控制體重的作用,成為肥胖伴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
3.雙胍類代表藥物
鹽酸二甲雙胍(Mefformin Hydrochloride)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易溶于水,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乙醚和三氯甲烷。
二甲雙胍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強堿性,其pKa值為l2.4。其鹽酸鹽的l%水溶液的pH為6.68,呈近中性。
二甲雙胍吸收快,半衰期短(1.5~2.8h),很少在肝臟代謝,也不與血漿蛋白結合,幾乎全部以原型由尿排出。因此腎功能損害者禁用,老年人慎用。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雖弱于苯乙雙胍,但其副作用小,罕有乳酸酸中毒,也不引起低血糖。僅約20%的人有輕度胃腸反應,使用安全。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