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藥源性疾病
(一)藥源性胃腸道損害
非甾體抗炎藥常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吡羅昔康、酮洛酸、阿司匹林等,都曾有引起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大便潛血的報道。即使環氧酶-2抑制劑塞來 昔布等,理論上能夠避免胃腸出血的新品種,也不能完全避免。其他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吡喹酮、維生素D等亦可誘發消化道潰瘍及出血。
(二)藥源性肝損害
咪唑類抗真菌藥(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有導致肝功能異常、中毒性肝炎、肝衰竭等癥狀的報道。灰黃霉素也有肝衰竭的報道。
(三)藥源性腎損害
一部分磺胺類藥品由于乙酰化結晶產物沉積而引起血尿,疼痛,尿閉等:如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異噁唑。一些增效劑(如復方磺胺異噁唑)結晶沉積而導致腎功能損害。
(四)藥源性血損害
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包括:氯霉素、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環磷酰胺、甲氨蝶呤、羥基脲、金諾芬、氯喹、甲氟喹、阿的平、苯妥英鈉、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卡比馬唑、磺胺異噁唑、復方磺胺甲噁唑等。
引起溶血性貧血的藥物有:苯妥英鈉、氯丙嗪、吲哚美辛、保泰松、甲滅酸、氟滅酸、奎尼丁、甲基多巴、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維生素K、異煙肼、利福平、對氨基水楊酸、氨苯砜、氯喹、阿的平、伯氨喹、磺胺類等。
引起粒細胞減少癥的藥物有:氯霉素、銻制劑、磺胺類、復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異煙肼、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氯氮平等。
引起血小板減少癥的抗腫瘤藥有:阿糖胞苷、環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巰嘌呤等。另外氫氯噻嗪類利尿藥亦可引起血小板減少。
有些藥能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如利福平、阿苯達唑等。
(五)藥源性神經損害
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氯丙嗪及其衍生物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高。此外利血平、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碳酸鋰、甲氧氯普胺和吡羅昔康等也可致錐體外系反應。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報名時間、保過課程、試題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