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的防治
(一)A類不良反應的預防
由于劑量或血藥濃度過高所引起,因此在藥物選擇、用法用量和用藥相互作用方面應注意。
藥物選擇如下:
(1)注意妊娠、哺乳及兒童用藥的特殊性,例如氨基糖苷的耳毒性:國內50%以上的聾啞兒童有母親懷孕期或出生后使用本類藥物史。妊娠期婦女應禁用對胚胎有強烈毒害作用的藥物如細胞毒藥;有的藥物在體內滯留期很長,如有妊娠計劃需藥物在體內清除后實施。
(2)注意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藥物選擇,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避免使用經肝代謝/腎排泄的藥物。
(3)掌握所用藥物的禁忌證、慎用、注意事項。
(4)詢問患者的藥品不良反應史。
(2)用法用量劑量降低可避免或減輕ADR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用藥需注意調整劑量。治療窗窄的藥物應根據血藥濃度監測(TDM)結果進行劑量調整。
正確選擇給藥途徑:例如氨基糖苷類、林可霉素類等禁止靜脈沖入給藥;維生素B12不可靜脈給藥;氨基糖苷類不宜用于滴耳等。
(3)藥物相互作用 避免不合理聯合用藥:經過同一代謝途徑代謝的藥物合用毒性增加,例如阿司咪唑或特非那定,與CYP3A4抑制劑(紅霉素、酮康唑、依益康唑、環丙沙星等)合用可使它們的血藥濃度異常升高而致毒性反應—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律失常。
(二)B類變態反應的預防
(三)藥品不良反應的處理原則
藥物警戒的重要作用
1.藥品審批上市前風險評估對未上市藥品開展藥物警戒。
2.發現和規避假藥流入市場如“齊二藥事件”:2006年4月,廣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通過ADR監測和報告系統發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使用“齊二藥”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現急性腎衰竭,經查明原因為:該藥處方中丙二醇被化工原料“二甘醇”所替代,而“二甘醇”正是l937年美國磺胺酏劑事件的元兇,該事件曾導致l07人死亡的歷史悲劇。
3.發現藥品質量問題如“欣弗事件”:青海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通過監測和報告系統發現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癥狀,經查明原因為:安徽華源公司違反規定生產,未按批準的工藝參數滅菌。
4.評估藥品的風險一效益如“魚腥草事件”:2003年8月,通過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發現了魚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國家中心在第四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對該品種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發出后,各地仍有大量的不良反應出現。分析病例報告來源和涉及企業、批號無明顯集中現象,說明不良反應可能是該類品種的共性問題。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防止意外用藥事故或嚴重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國家局依法做出了決定:暫停使用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暫停受理和審批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的各類注冊申請。
5.發現安全性問題根源修改說明書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情況及結果分析論證,“蓮必治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非甾體類抗炎藥”、“葛根素注射液”、“甘露聚糖肽”等品種采取了修改藥品說明書的措施。
6.發現處方問題修訂藥典標準如“關木通事件”。
7.發現藥品流通環節漏洞如“完達山刺五加事件”:完達山藥業公司生產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 藥品在流通環節被雨水浸泡,使藥品受到細菌污染,后被更換包裝標簽并銷售。
8.發現藥品使用環節的用藥差錯 如超適應證用藥、超劑量用藥、違反操作規程用藥(給藥間 隔、給藥速度、溶解順序等)及不合理聯合用藥等。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報名時間、保過課程、試題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