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計數
(一)簡述
白細胞是無色有核細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見有中性粒細胞、嗜酸陛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參考范圍:
成人末梢血(4.0~10.0)X 109/L
成人靜脈血(3.5~10.0)×109/L
新生兒(15.0~20.0)X 109/L
6個月~2歲嬰幼兒(5.0~12.0)X 109/L
(二)臨床意義
1.白細胞減少
(1)疾病主要見于流行性感冒、麻疹、脾功能亢進、粒細胞缺乏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瘊
等疾病。
(2)用藥應用磺胺藥、解熱鎮痛藥、部分抗生素、抗甲狀腺制劑、抗腫瘤藥等。
(3)特殊感染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寄生蟲感染(瘧疾)。
(4)其他放射線、化學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響。
2.白細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見于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嚴重酷熱、飲酒、餐后等。新生兒及嬰兒明顯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見于各種細菌感染(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化膿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惡性腫瘤、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有機磷農藥、催眠藥等化學藥的急性中毒。
影響白細胞計數的因素較多,其總數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為異常現象,必要時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和白細胞形態等指標綜合判斷。
紅細胞計數
(一)簡述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為呼吸載體,能在攜帶和釋放氧氣至全身各個組織的同時運輸二氧化碳,協同調節維持酸堿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強吞噬性白細胞對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體復合物的作用,防止復合物在易感區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參考范圍:
男性(4.09~5.74)×l012/L
女性(3.68~5.74)×l012/L
新生兒(6.0~7.0)×1012/L
兒童(4.0~4.5)X 1012/L
(二)臨床意義
1.紅細胞增多
(1)相對性增多
(2)絕對性增多
2.紅細胞減少
(1)造血物質缺乏由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腸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鐵、葉酸等造血物質不足,或蛋白質、銅、維生素c不足均可致貧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發性或由藥物、放射等多種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癌癥骨轉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紅細胞破壞或丟失過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性貧血、出血等。
(4)繼發性貧血如各種炎癥、結締組織病、內分泌病。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報名時間、保過課程、試題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