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一、概述
沙眼是由病原性沙眼衣原體侵入結膜和角膜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眼病,在生活中常見,嚴重時雙眼結膜表面猶如布滿沙粒狀,因而得名。沙眼在男女老幼中皆可罹患,輕者可無癥狀,僅在體檢時常由醫師發現;較重者常會感覺眼內有摩擦感或有異物感,難于忍受,有時發癢、迎風流淚、畏懼強光、不時在眼邊積存少量的分泌物(眼屎)。如翻開眼皮,可發現眼瞼結膜呈彌漫性充血,血管模糊不清,結膜上出現乳頭(內眼皮有類似舌頭表面的粗糙不平的外觀)或濾泡(瞼結膜上長出一些隆起、渾濁和大小不一的小泡)。沙眼起病慢、病程長,不僅侵犯球結膜(白眼球表面),進而可危害角膜(黑眼球表面),引起視力下降,治療時間也較長。
二、沙眼與瞼緣炎的區別
瞼緣炎俗稱“爛眼邊”,與沙眼不同,是發生在瞼緣皮膚、睫毛囊及腺體的慢性炎癥。
三、臨床表現
四、藥物治療
沙眼主要應用滴眼劑治療, 《國家非處方藥目錄》收錄的治療沙眼的制劑有10%磺胺醋酰鈉、0.25%硫酸鋅、0.1%酞丁安滴眼劑和0.5%紅霉素眼膏。 五、用藥與健康提示
1.磺胺醋酰鈉和復方磺胺甲噁唑滴眼劑毒性小,但偶見有患者過敏。對曾有磺胺過敏史者禁用磺胺醋酰鈉、復方磺胺甲噁唑滴眼劑;過敏體質者也要慎用。并且不宜與其他滴眼液混合使用。另磺胺藥滴眼時可通過鼻淚管吸收到循環系統,不宜過量使用。
2.硫酸鋅滴眼劑有腐蝕性,低濃度溶液局部也有刺激性,對急性結膜炎者忌用。
3.育齡婦女慎用酞丁安,妊娠期婦女禁用酞丁安。
急性結膜炎
一、概述
急性結膜炎(火眼或紅眼病)是發生在結膜上一種急性感染,多在氣候溫暖濕潤的季節發作,由于細菌和病毒易于繁殖,通過與患眼接觸的毛巾、玩具或公共浴池、游泳池而相互傳染,也易在家庭、學校和公共場所流行。
急性結膜炎常見有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又稱細菌性結膜炎(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葡萄球菌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流行性結膜炎(腺病毒)及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腺病毒70型),后兩者感染的病毒有所不同。急性結膜炎易在春、夏或秋季流行,傳染性極強,但預后良好,幾日內炎癥即可消退。
二、臨床表現
三、藥物治療
《國家非處方藥目錄》收錄的治療結膜炎的制劑有磺胺醋酰鈉、紅霉素、慶大霉素等制劑,白日宜用滴眼劑,反復多次,睡前則用眼膏劑。
(一)非處方藥
(二)處方藥
四、用藥與健康提示
1.慶大霉素偶致耳毒性,引起不可逆性聽覺(耳蝸)和前庭功能受損,同時亦可出現腎毒性,發生率約2%~l0%,雖滴眼劑比注射劑發生率小,但對兒童、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長期應用。
2.碘苷滴眼劑長期應用可出現疼痛、瘙癢、眼瞼過敏、睫毛脫落、角膜渾濁或染色小點,不宜消失。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