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GPT)
(一)簡述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是一組催化氨基酸與α酮酸間氨基轉移反應的酶類,舊稱谷丙轉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腎、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紅細胞等組織細胞中,同時也存在于正常體液如血漿、膽汁、腦脊液、唾液中。當富含ALT的組織細胞受損時,ALT從細胞釋放增加,進入血液后導致ALT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與肝細胞被破壞的程度呈正比。
參考范圍:
速率法
成人:<40U/L
(二) 臨床意義
ALT的測定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ALT升高常見于以下疾病:
(1)肝膽疾病
傳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動期、肝膿瘍、脂肪肝、梗阻性黃疸、膽汁淤積或淤滯、膽管炎、膽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可見ALT輕度上升或正常。
(2)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臟淤血,以及骨骼肌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胰腺炎、外傷、嚴重燒傷、休克等。
服用有肝毒性的藥物或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氯丙嗪、異煙肼、奎寧、水楊酸、氨芐西林、利福平、四氯化碳、乙醇、汞、鉛、有機磷等亦可使ALT活力上升。常見可致ALT活力上升的其他藥物主要有:
①抗生素,四環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芐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粘菌素、頭孢呋辛、頭孢美唑、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頭孢他啶、拉氧頭孢、頭孢地嗪、伊米配能/西司他丁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尤其紅霉素類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藥后l0~12 日出現肝腫大、黃疸、AST或ALT升高等膽汁淤積表現。其中依托紅霉素對肝臟的損害比紅霉素大,主要表現為AST或ALT升高。
②抗真菌藥,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過性升高。灰黃霉素大劑量時有肝毒性,可見AST或ALT升高,個別人出現膽汁淤積性黃疸。酮康唑偶可發生肝毒性,表現為乏力、黃疽、深色尿、糞色白、疲乏、AST及ALT一過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縮而致死的報道。
③抗病毒藥,阿昔洛韋、泛昔洛韋可致ALT及AST升高;
④血脂調節藥,應用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血脂調節藥)連續l年以上者有2%~5%可觀察到無癥狀的AST及ALT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