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dongchaoyue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 2018年執業藥師考試藥學綜合知識復習筆記匯總
尿液酸堿度
尿液酸堿度(urine pH)
(一)簡述
正常的尿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尿液pH值改變可受疾病、用藥和飲食的影響。尿液酸堿度反映了腎臟維持血漿和細胞外液正常氫離子濃度的能力,人體代謝活動所產生的非揮發性酸,如硫酸、磷酸、鹽酸及少量丙酮酸、乳酸、枸櫞酸和酮體等,主要以鈉鹽形式由腎小管排出;而碳酸氫鹽則重吸收。腎小管分泌氫離子與腎小球濾過的鈉離子交換,因此,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流量可影響尿酸堿度。
參考范圍:干化學試帶法
晨尿pH 5.5~6.5
隨機尿pH 4.5~8.0
臨床意義
1.尿酸堿度增高
(1)疾病
代謝性或呼吸性堿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長期嘔吐、草酸鹽和磷酸鹽結石癥、腎小管性酸中毒。
(2)用藥
應用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乳酸鈉、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2.尿酸堿度降低
(1)疾病
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痛風、尿酸鹽和胱氨酸結石、尿路結核、腎炎、失鉀性的代謝性堿中毒、嚴重腹瀉及饑餓狀態。
(2)用藥
應用酸性藥物,如維生素C、氯化銨等,使尿液pH值降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