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病的概述
消化性潰瘍病(pepticulcer,PU)屬于酸相關性疾病,包括胃潰瘍(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odenMulcer,DU),是指胃腸道黏膜在消化道內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腐蝕作用下發生的潰瘍,其深度達到或穿透黏膜肌層。另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還可見食管消化性潰瘍,在Meckel憩室患者還可見回腸遠端的消化性潰瘍。
潰瘍病的病程多有慢性且反復發作的特點,發病常在秋冬及冬春季之交,發病率約占人口總數10%,發生在胃腸道接觸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部位,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迄今仍未闡明。
消化性潰瘍診斷主要依賴于內鏡檢查和上消化道造影。內鏡檢查是確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方法,并可通過活體組織檢查協助鑒別良惡性潰瘍以及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檢測。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可見到腔外龕影等潰瘍征象。
(一)消化性潰瘍病的病因
傳統的學說認為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十二指腸的腐蝕作用與胃腸黏膜防御系統之間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但目前更多的研究結論認為更重要的是胃竇部Hp感染為導致消化性潰瘍病的病因,大約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的胃潰瘍均由Hp感染所致。
(二)促成消化性潰瘍病的外部因素
1.遺傳因素在部分消化性潰瘍患者(特別是20歲前起病的十二指腸患者)的發病中發現遺傳因素有重要意義。
2.地理區域、環境因素。
3.精神因素精神刺激、恐嚇、工作壓力,生活節奏緊張,常引起本病發生及加重。
4.飲食因素飲食不當,過冷過熱,暴飲暴食及不規則進食等。
5.藥物及化學品的刺激很多藥物與胃黏膜接觸后,都可以破壞胃黏膜屏障,使胃酸氫離子由胃腔進入黏膜層,并引起組胺的釋放,進一步加重胃黏膜層損傷,產生胃黏膜腫脹、出血等癥,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抗血小板藥。
6.吸煙吸煙影響潰瘍愈合和促進潰瘍復發的機制尚未闡明,可能與吸煙促進胃酸分泌、減少十二指腸碳酸氫鹽分泌、影響胃十二指腸協調運動、增加黏膜損害性自由基等因素有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