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年執業藥師考試《藥學綜合知識》復習考點匯總
液體制劑
(1)表面活性劑的毒性: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2)根據分子組成特點和極性基團的解離特點,將表面活性劑分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聚山梨酯類、單甘油酯)。根據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所帶電荷,又可分為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脂肪醇硫酸(酯)鈉類、肥皂類]、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潔爾滅、新潔爾滅)和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卵磷脂)。
(3)乳劑型液體制劑的不穩定現象,常見的為分層、絮凝、轉相、破裂(不可逆)和酸敗。
藥物治療基礎知識
1.制定給藥方案的基本方法
(1)根據半衰期確定給藥間隔
①半衰期小于30分鐘:治療指數低的藥物一般要靜脈滴注給藥;治療指數高的藥物也可分次給藥,但維持量要隨給藥間隔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②衰期在30分鐘——8小時:主要考慮治療指數和用藥的方便性。
③半衰期在8——24小時:每個半衰期給藥1次,如果需要立即達到穩態,可首劑加倍。
④半衰期大于24小時:每天給藥1次。如果需要立即達到治療濃度,可首劑加倍。
(2)根據平均穩態血藥濃度制定給藥方案
2.調整給藥方案的基本方法
(1)根據TDM結果調整給藥方案。包括穩態一點法、一點法和重復一點法、PK/PD參數法、Bayesian反饋法等。
(2)根據患者生化指標調整給藥方案。對于主要經腎臟排泄的藥物,可根據患者的肝酐清除率計算適宜的給藥劑量;對于主要經肝臟消除的藥物,可根據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調整給藥劑量;對于抗凝藥,可根據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調整給藥劑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