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執業藥師《中藥學專業知識二》復習講義匯總
射 干(附:川射干)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莖。
【化學成分】①黃酮類成分:次野鳶尾黃素、鳶尾苷元、鳶尾黃酮(tectorigenin)、鳶尾黃酮苷、射干異黃酮等。②射干酮、射干醛等。
【真實性鑒定】
1.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則的結節狀。表面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有較密的環紋。上面有數個圓盤狀凹陷的莖痕,偶有莖基殘存;下面有殘留的細根及根痕。質硬,斷面黃色,顆粒性。氣微,味苦、微辛。
飲片:呈不規則形或長條形的薄片。外表面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可見殘留的須根和;須根痕,有的可見環紋。切面淡黃色或鮮黃色,具散在筋脈小點或筋脈紋,有的可見環紋。氣微,味;苦、微辛。
2.顯微鑒別 橫切面:①表皮有時殘存。木栓細胞多列。②皮層稀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不明顯。③中柱維管束為周木型和外韌型,靠外側排列較緊密。④薄壁組織中含有草酸鈣柱晶、淀粉粒及油滴。
粉末:橙黃色。①草酸鈣柱晶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②淀粉粒單粒圓形或橢圓形。③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或連珠狀增厚,有單紋孔。④木栓細胞棕色,垂周壁微波狀彎曲;有的含棕色物。
【質量評價】
經驗鑒別 藥材以粗壯、質硬、斷面黃白者為佳。
【附】川射干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鳶尾的干燥根莖。性狀鑒別:呈不規則條狀或圓錐形,略扁,有分枝。表面灰黃褐色或棕色,有環紋和縱溝,常有殘存的須根及凹陷或圓點狀突起的須根痕。質松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味甘、苦。顯微鑒別:粉末淺黃色。①草酸鈣柱晶較多,多已破碎。②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或略呈連珠狀,具單紋孔。③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薄,微波狀彎曲,有的具棕色物。
莪 術
【來源】為姜科植物蓬莪術、廣西莪術或溫郁金的干燥根莖。后者習稱“溫莪術”。
【真實性鑒定】
性狀鑒別 藥材 蓬莪術: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節突起,有圓形微凹的須根痕或有殘留的須根,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廣西莪術:環節稍突起,斷面黃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黃色粉末,內皮層環紋黃白色。
溫莪術:斷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氣香或微香。
飲片 莪術:呈類圓形或橢圓形厚片。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時可見環節或須根痕,切面黃綠色、黃棕色或棕褐色,內皮層環紋明顯,散在“筋脈”小點。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質量評價】
經驗鑒別 藥材以個大均勻、質堅實、氣香者為佳。
姜 黃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黃的干燥根莖。
【產地】主產于四川、福建等省。
【采收加工】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去凈泥土和莖葉,冼凈,蒸或煮至透心,曬干,撞去須根。
【化學成分】①姜黃素類化合物,如姜黃素、去甲氧基姜黃素及去二甲氧基姜黃素。②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有龍腦、樟腦、姜烯、姜黃烯、芳姜黃烯、姜黃酮、芳姜黃酮等。
【真實性鑒定】
1.性狀鑒別 藥材 圓形姜黃:為主根莖,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并有橢圓形分枝痕及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長形姜黃:為側生根莖,呈圓柱形而稍扁,常有短的分枝,一端鈍圓,另一端為斷面。表面有縱皺紋和明顯的環節,余同圓形姜黃。
飲片 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厚片。外表面深黃色,有時可見環節,切面棕黃色或金黃色,角質樣,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2.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①表皮細胞扁平,壁薄。②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外側近表皮處有6~8列木栓細胞,扁平;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③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散列,近中柱鞘處較多,向內漸減少。④薄壁細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紅棕色色素。
3.理化鑒別
【質量評價】
經驗鑒別 以質堅實、斷面金黃、香氣濃者為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