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年執業藥師《中藥鑒定學》精選復習資料30套
動物類常用中藥金錢白花蛇
【來源】為脊索動物門爬行綱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Bungarus muh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內臟的干燥體。
【產地】主產于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浙江亦產。廣東、江西等省有養殖。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腹部,除去內臟,擦凈血跡,用乙醇浸泡處理后,以頭為中心,盤成圓盤狀,用竹簽固定,干燥。
【化學成分】蛇體:含①鳥嘌呤核苷(guanosine)。②蛋白質。③脂肪。頭部毒腺:含①酶:如磷脂酶(phospholipase)、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等。②蛇毒:如α一環蛇毒(α—bungarotoxin)、β一環蛇毒、γ一環蛇毒(為強烈的神經性毒)等。③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等。
【真實性鑒定】
1.性狀鑒別藥材:呈圓盤狀,盤徑3—6cm,蛇體直徑0.2—0.4cm。頭盤在中間,尾細,常納口中,口腔內上頜骨前端有毒溝牙1對,鼻間鱗2片,無頰鱗,上下唇鱗通常各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環紋45—58個,黑白相間,白環紋在背部寬l~2行鱗片,向腹面漸增寬,黑環紋寬3—5行鱗片,背正中明顯突起一條脊棱,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背鱗細密,通身l5行,尾下鱗單行。氣微腥,味微咸。
2.顯微鑒別背鱗外表面:取背鱗l片,用水裝置,觀察外表面:鱗片無色或呈黃白色,具細密的縱直條紋,間距l.1~1.7μm,沿鱗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徑向排列。此為本品粉末鑒定的重要依據。
背鱗橫切面:內、外表皮均較平直,真皮不向外方突出,真皮中色素較少。
【質量評價】
1.經驗鑒別藥材以身干、頭尾齊全、色澤明亮、盤徑小者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劑),藥材不得少于15.0%。
礦物類中藥的質量評價
礦物類中藥的質量評價包括經驗鑒別、純度檢查和含量測定等內容。
1.經驗鑒別礦物藥藥材的性狀特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藥材的質量。如朱砂以色鮮紅、有光澤、質脆者為佳;石膏質軟,傳統以色白、半透明、縱斷面如絲者為佳;實驗證明它們均為有效成分含量高,雜質含量少的藥材。
2.純度檢查礦物類中藥中的雜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礦物類中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須加以限量檢查。如《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就規定朱砂中含雜質鐵不得過0.1%,輕粉的熾灼殘渣不得過0.1%等。
3.含量測定為保證臨床藥用有效性,必須對礦物藥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進行定量分析。《中國藥典》多采用經典的化學定量分析方法對礦物藥進行含量測定,如2010年版采用滴定法測定朱砂中硫化汞的含量,用碘量法測定輕粉中氯化亞汞的含量,用重量法測定芒硝中硫酸鈉的含量等。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報名時間、保過課程、試題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