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七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胃經。
【性能特點】苦泄溫通,甘能補虛,行止兼備,主泄兼補。入肝、胃經,既化瘀血而止血,又活血而止痛,還兼補虛而強體,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之長,為治出血、瘀血諸證之良藥,兼體虛者更宜。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證】
(1)體內外各種出血病證。
(2)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3)胸腹刺痛。
【用量用法】3~9g。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溫,治出血而見陰虛口干者,須配滋陰涼血藥同用。
【藥理】有止血、抗血栓、擴張血管、降血壓、抗心肌缺血、康腦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鎮痛、鎮靜、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調節糖代謝、保肝、抗衰老、抗輻射、抗菌及抗腫瘤等作用。
茜 草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經。
【性能特點】苦寒泄降,專入肝經。既涼血止血,又活血祛瘀,且炒炭與生用功效各異。炒炭化瘀涼血而止血,治血瘀夾熱之出血;生用則活血涼血而化瘀通經,治血瘀有熱之經閉痛經及跌打瘀腫。
【功效】涼血、祛瘀、止血,通經。
【主治病證】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2)經閉,痛經,跌打腫痛,痹證關節痛。
【用量用法】6~10g。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則生用。
【使用注意】苦寒降泄,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
【鑒別用藥】
三七、蒲黃、茜草均化瘀止血,既治淤血阻滯、血不歸經出血證,又治淤血經閉、痛經、產后瘀阻、心腹淤痛及跌打腫痛。
不同:三七化瘀止血力強,化瘀不傷正,出血或淤血兼體虛有寒者用之為宜。蒲黃性平,生用炒用均止血,生用活血化淤止血,兼利尿,淤血出血無論寒熱均宜,尤善治尿血,又治血淋;炒炭則收斂止血略兼化淤。茜草性寒,化淤止血多炒炭用,瘀阻出血兼熱者用之為宜;生用則涼血活血通經,淤血夾熱者宜用之,又治關節痹痛。
蒲 黃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心包經。
【性能特點】甘緩不峻,性平不偏,入肝與心包經,生用與炒用功別。生用活血化瘀止血,兼利尿;炒炭長于收澀,略兼化瘀,止血力較強。善治出血及瘀血諸痛,無論寒熱均可。
【功效】活血祛瘀,收斂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病證】
(1)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最宜治尿血。
(2)血瘀心腹疼痛、痛經,產后瘀阻。
(3)血淋澀痛。
【配伍】蒲黃配五靈脂:無論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脅心腹諸痛及血瘀出血。
【用量用法】5~10g,包煎。外用適量。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使用注意】生蒲黃有收縮子宮作用,故孕婦忌服。
【藥理】本品有促進血凝、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降血壓、抗心肌缺血、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微循環、興奮子宮、抗炎及鎮痛作用。
艾 葉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肝、脾、腎經。
【性能特點】辛香行散,苦燥溫通,炒炭兼澀斂,入肝脾腎經。既善溫經脈、理氣血而止血,為治虛寒性出血之要藥,尤宜崩漏與胎漏。又善散寒濕、暖子宮而止痛,為治經寒痛經、寒濕帶下、宮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濕疹瘙癢,可收燥濕止癢之功;用于溫灸,可收溫經止痛之效。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證】
(1)虛寒性崩漏下血等。
(2)經寒痛經、月經不調,帶下清稀,宮冷不孕。
(3)脘腹冷痛。
此外,外用治濕疹瘙癢,并用于溫灸。
【配伍】艾葉配阿膠:艾葉性溫,功善散寒暖宮、溫經止血,并能調經安胎;阿膠性平,功能養血止血。兩藥相合,既養血止血,又散寒暖宮調經,治崩漏經多屬血虛有寒之證。
【用量用法】3~9g。外用適量,供溫灸或熏洗用。溫經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溫燥,故不可過量或持續服用,陰虛血熱者忌服。
槐 花
【藥性】苦,微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主治病證】
(1)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
(2)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
【用量用法】6~9g。止血宜炒炭,瀉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性微寒,有傷陽生寒之弊,故脾胃虛寒者慎服。
【鑒別用藥】
地榆與槐花:均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出血證,常同用。
不同: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熱,善治婦女血熱崩漏、經多;還能解毒斂瘡。槐花善清肝,且兼潤腸,最適于痔瘡腫痛出血,兼熱結便秘及肝熱目赤。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