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膏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收濕斂瘡,生肌止血。
【主治病證】
(1)溫病氣分高熱。
(2)肺熱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4)瘡瘍不斂,濕疹,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二)知母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主治病證】
(1)熱病壯熱煩渴。
(2)肺熱咳嗽,燥熱咳嗽,陰虛勞嗽。
(3)陰虛火旺,潮熱盜汗。
(4)內熱消渴,陰虛腸燥便秘。
(三)天花粉
【功效】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消腫排膿。
【主治病證】
(1)熱病傷津口渴,內熱消渴。
(2)肺熱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帶血。
(3)癰腫瘡瘍,跌打腫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產。
(四)梔子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病證】
(1)熱病心煩、郁悶、躁擾不寧。
(2)濕熱黃疸,熱淋,血淋。
(3)血熱吐血、衄血、尿血。
(4)熱毒瘡腫,跌打腫痛。
(五)夏枯草
【功效】清肝明目,散結消腫。
【主治病證】
(1)肝陽或肝火上升之頭目眩暈。
(2)目赤腫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結之瘰疬、癭瘤。
瘰疬是指民間俗稱的“疬子頸”或“老鼠瘡”,中醫稱之為“瘰疬”,西醫稱它為頸淋巴結結核。
(六)蘆根
【功效】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
【主治病證】
(1)熱病煩渴,舌燥少津。
(2)胃熱嘔噦。
(3)肺熱或外感風熱咳嗽,肺癰吐膿。
(七)竹葉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主治病證】
(1)熱病煩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
(2)熱淋,小便不利。
(3)熱入心包之神昏譫語。
(八)淡竹葉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主治病證】
(1)熱病煩渴。
(2)心火上炎并移熱于小腸之口瘡、尿赤。
(3)水腫,熱淋,濕熱黃疸。
(九)決明子
【功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主治病證】
(1)肝熱或肝經風熱之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暗不明。
(2)熱結腸燥便秘。
(十)密蒙花
【功效】清熱養肝,明目退翳。
(十一)谷精草
【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十二)青葙子
【功效】清肝瀉火,明目退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