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執業中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知識一》考點匯總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1、年齡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尸檢證實此過程可開始于兒童期,隨著年齡增長,病變的嚴重性逐漸增加。臨床上,男性多在40歲后出現癥狀,女性的發病時間通常比男性晚10年左右。
2、性別 50歲以前,男性冠心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5:1;女性于絕經后逐年增加,60歲后和男性基本相等。
3、遺傳 冠心病的遺傳因素是充分證明了的。如果家庭一級親屬(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冠心病,那么他(她)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就增加,親屬患病的年紀越輕,他(她)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就越大。危險性增加的程度可以不同,有的高達無家族遺傳者的5倍。
4、血脂異常 血脂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離脂肪酸等,和一定的球蛋白結合后則成為水溶性的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目前認為,血清膽固醇升高[>5.23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15毫摩爾/升(121毫克/分升)]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0.9毫摩爾/升(35毫克/分升)]都可使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其中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4.5時,冠心病危險明顯增加,上述比率越大,危險越大。研究發現,血清膽固醇均值每增加5毫克/分升,冠心病病人發病率則增加5/10萬。
5、高血壓 根據國家最新公布的標準,將收縮壓≥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張壓≥12.6千帕(95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標準,改為收縮壓≥18.6干帕(140毫米汞柱),舒張壓≥12.0千帕(90毫米汞柱)。對于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一提法,無論從流行病學、臨床、病理學還是實驗室觀察都已得到廣泛和一致的證據。據1998年1月1日《中國醫學論壇報》載,收縮壓均值每相差0.27千帕(2毫米汞柱),冠心病發病率相差6/10萬。
6、糖尿病 空腹血糖多次>7.2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或飯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可診斷為糖尿病。已確認,糖尿病是冠心病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險因素,尤其是成年中Ⅱ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與冠心病發病率密切相關。一項回顧性分析提示,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發病率較正常人高2倍。
7、肥胖病 肥胖病與冠心病的關系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內外資料都提示,肥胖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國際上常使用體重/(身高的平方),即體重指數作為衡量肥胖的標準,一般認為體重指數<30為正常,體重指數均值每增加1,冠心病患病率就增加14/10萬。另外,“啤酒肚”也與冠心病有關,男性腹圍/腰圍比值>1.0,女性>0.9,冠心病患病率明顯增加。
8、吸煙 國內外的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吸煙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對于同時具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更是如此。一篇關于《90年代我國心血管病發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特點》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吸煙可使冠心病發病危險增加2.2倍,使心血管病死亡危險增加21%。
9、不運動及運動減少 近10年來,美國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中等或劇烈活動可減少冠心病的危險,不活動的人冠心病危險性增加2倍,其危害性與收縮壓增高(2.5)及血清膽固醇增高(2.4)近似。
10、A型性格 1950年,美國的弗里德曼和羅森曼發現在冠心病病人中有一種特征性的行為模式,他們稱之為“A型性格”或“急性子”,其特征為好爭辯、競爭性強、固執、好沖動、大聲講話、動作急速、無耐心、對周圍環境警覺、具有攻擊性、持續時間緊迫感等,并提出“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這一假說,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研究和反復論證,直到1978年美國心臟和血液研究所才宣布確認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1991年,我國對A性格與冠心病關系有關報道顯示:A型性格者和那些與其性格相反的人相比,男性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前者比后者高6.33倍,女性高5.05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