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理學》是中藥專業知識一的新增內容,2015年執業藥師考試將考這一內容,請考生多關注考試吧執業藥師考試網。 >>>2015年執業藥師考試科目名稱不變 內容變動分析
復方藥理研究
復方是中醫用藥的主要形式,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古方和現代經驗方進行多指標的系統藥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層次揭示方劑的治療原理,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藥和中藥新產品研創。中藥復方在藥效學、藥代動力學和分子藥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藥理實驗 古方的藥理研究有數十首,其中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大承氣湯、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研究較多。在古方研究中較多地探討了方劑的作用機制,給方劑的傳統功效描述賦予現代藥理學內容。如桂枝湯可能通過影響興奮胃腸運動的胃泌素、胃動素、P物質以及抑制胃腸運動的生長抑素、血管活性腸肽等在下丘腦和胃腸道中的含量來調節胃腸運動;桂枝湯對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10株病毒致細胞病變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含藥血清能抑制單純皰疹病毒等4株病毒對Hep-2細胞的增殖。當歸補血湯含藥血清隨給藥劑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細胞集落數明顯增多。將六味地黃湯方視為一個整體,以活性評價為導向,從六味地黃湯中定向追蹤分離,獲得了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該部位對TH及TC的功能有調節作用。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方劑的作用原理。經驗方的藥理研究開展得更為廣泛,其研究內容多結合新藥研究的有關要求,著重于藥效及安全性評價,不少方劑已經或即將開發為新藥。
配伍是中醫用藥的特點和優勢所在,用藥理研究方法觀察方劑配伍與藥理效應變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方劑的配伍規律,仍然是復方藥理研究的重要內容。雖然還是以方劑藥味加減 、正交設計等方法為主,但在應用中也有明顯提高,采用一些新方法來更好地分析方劑的配伍問題。關于復方配伍規律的基礎研究99年納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 項目,強調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探討方劑的物質基礎,綜合分析配伍-化學成分變化-藥理效應三者之間的聯系,闡明配伍內涵,成為新的探索方向。生脈散復方化學動態變化與藥效關系研究表明,各藥配伍后藥效的變化可能與產生新物質有關。以方劑的物質基礎研究為核心,注重方劑配伍理論與現代藥理交互作用理論結合,物質基礎分析與藥理效應觀察相結合,從組成方劑的單味藥、方劑的化學部分以及化學成分三個層次探討方劑的配伍與物質基礎的變化的關系,在整體動物、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四個水平上探討方劑的配伍、物質基礎的變化與藥理效應間的聯系,已成為復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藥代動力學研究
毛細管電泳儀 藥代動力學研究機體對藥物的處理規律,對于深入了解藥物的作用機理,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制定適宜的用藥方案等均有重要意義。中藥藥代動力學尤其是方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尚 無很好的方法和手段,主要采用體內藥物濃度法、藥物累積法(動物急性死亡率法)、藥理效應法、微生物指標法等,但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尚待進一步完善。進行了黃芩甙、葛根素、苦參堿、蕓香甙、綠原酸、鉤藤堿、馬錢子堿、千金藤素等成分在動物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但單一有效成分的藥代參數顯然還難以反映含有該成分的單味中藥或復方 的藥代動力學過程。1991年黃熙等提出復方效應成分動力學假說,將中藥復方看作是一個整體的藥物,研究方劑效應成分在體內的命運。認為所謂“復方效應成分”可以是母方中的原形單體,也可以是母方中不含有的新成分,既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多個化學成分(組成):“效應”既可以是活性效應,也可以是毒性效應。有人提出綜合運用中藥有 效成分藥動學-藥效學同步分析統一模型、血清藥理學方法及高效毛細管電泳、二維及三維高效液相色譜法、液質聯用或質質聯用技術等,進行中藥及復方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報名時間、保過課程、試題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