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執業藥師100%保過,不通過你分文不付!<<<
胡蘆巴的鑒別
胡蘆巴,原名葫蘆巴,最早見載于后唐(公元926~929年)侯寧極《藥譜》。《嘉祐本草》云:“葫蘆巴,出廣州并黔州。春生苗,夏結子,子作細莢,至秋采。今人多用嶺南者!睋陨媳静菟隹甲C,與現今藥用胡蘆巴相似。然而,《本草圖經》曰:“葫蘆巴生廣州。或云種出海南諸番,蓋其國萊菔子也。”并且附有“廣州葫蘆巴”圖。觀其圖植物,為二回單數羽狀復葉,末回復葉由7~13片小葉組成,與現今胡蘆巴不同。此圖也許是著作者未見其物,僅據當時不確切的傳聞所繪。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全株有香氣。莖直立,中空,多叢生,被疏毛。三出復葉互生,具柄;托葉與葉柄相連合,寬三角形,先端急尖,全緣;小葉柄長不及1mm;小葉片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5cm,寬0.5~1.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上部邊緣有鋸齒,下部全緣,兩面均生疏柔毛;1~2朵生于葉腋,無梗,淡黃白色或白色;花萼筒狀,長約7mm,被白色柔毛,萼齒披針形;花冠蝶形,基部帶堇色,長1.3~1.8cm,旗瓣長圓形,翼瓣狹長圓形,龍骨瓣長方狀倒卵形;雄蕊10,9枚合生,1枚離生;子房線形,花柱不明顯;柱頭小,向一側稍彎。莢果條狀圓筒形,長5.5~11cm,直徑約0.5cm,先端成尾狀,直伸或稍彎,被疏柔毛,具明顯的網脈。種子10~20粒,長圓形,黃棕色;ㄆ6~9月,果期8~11月。
枳實的鑒別
【藥材來源鑒定】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前者又名酸橙枳實,后者又名廣柑枳實。
【植物形態鑒定】
1.酸橙:常綠小喬木,枝三棱狀,有長刺。單身復葉互生;葉柄有狹長形或狹倒心形的葉翼,長5~22mm,寬2~6mm;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10cm,寬1.5~5cm,先端短漸尖、鈍尖或有微凹頭,全緣或有不明顯的波狀鋸齒,無毛,有半透明油點,背面葉脈明顯。花單生至數朵簇生于當年生新枝頂端或葉腋,白色;花萼杯狀,結果時常增大或增厚,5裂,裂片寬三角形,有疏短毛;花瓣5,長橢圓形,白色,芳香,質厚,長1.5~2cm,寬5~7mm,略向外反卷;雄蕊約25枚,花絲基部部分合生,花藥細長;雌蕊1,比雄蕊略短,子房上位,球形,9~13室,胚珠多數,柱頭頭狀。柑果圓形,略扁,橙黃色,果皮粗糙,較難剝離,果肉味酸。花期4~5月,果熟期11月。
2.甜橙與酸橙主要區特征:枝上刺少或無;葉翼寬2~3mm;柑果球形,果皮較平滑,不易與果肉剝離,果肉味甜或酸甜適度。
【藥材性狀鑒定】呈半球形,少數為球形,直徑5~25mm.外果皮黑綠色或暗棕綠色,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黃白色或黃褐色,厚3~12mm,邊緣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酸。
【藥材顯微鑒定】粉末淡黃色或棕黃色。中果皮細胞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大多不均勻增厚呈連珠狀。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氣孔類圓形,直徑18~26um,副衛細胞5~9個;側面觀外被角質層。草酸鈣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細胞中,以鄰近表皮的細胞中為多見,呈斜方形、多面形或雙錐形,直徑2~24um.橙皮苷結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黃色或無色,呈圓形或無定形團塊,有的現放射狀紋理。油室碎片多見,分泌細胞狹長而彎曲。螺紋、網紋導管和管胞細小。
【藥材理化鑒定】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加四氫硼鉀約5mg搖勻,加鹽酸數滴,溶液顯櫻紅色至紫紅色。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報名時間、保過課程、試題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