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的炮制
【皂角刺炮制】除去雜質;未切片者略泡,潤透,切厚片,干燥。
【皂角刺性味】辛,溫。
【皂角刺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1)同屬植物新疆皂莢Gleditsia triacanthos L.,其相應藥用部分功效類同。
【摘錄】《中國藥典》
【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醋蒸取汁涂患處。
苧麻根的炮制
【苧麻根炮制】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苧麻根性味】
甘,寒。
①《別錄》:寒。
②《藥性論》:味甘,平。
③《日華子本草》:味甘,滑,冷,無毒。
④《浙江民間草藥》:性寒,味酸,無毒。
【苧麻根歸經】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血分。
②《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
清熱,止血,解毒,散瘀。治熱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閉,吐血,下血,赤白帶下,丹毒,癰腫,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①《別錄》:主小兒赤丹;漬苧汁療渴,安胎。
②《日華子本草》:治心膈熱,漏胎下血,產前后心煩悶,天行熱疾,大渴大狂,罯毒箭、蛇蟲咬。
③《本草圖經》:主白丹,濃煮浴之,日三、四。
④《本草備要》:補陰,破瘀,解熱,潤燥。治癰疽,發背,金瘡,折傷,雞、魚骨哽。
⑤《綱目拾遺》:治諸毒,活血,止血,功能發散,止渴,安胎;涂小兒丹毒,通蠱脹,崩漏,白濁,滑精,牙痛,喉閉,骨哽,疝氣,火丹,癤毒,胡蜂、毒蛇咬,發背,疔瘡,跌撲損傷。
⑥《分類草藥性》:療砍傷、跌撲,敷續筋骨;瘋狗咬傷。
⑦《現代實用中藥》:根、葉并用,治肛門腫痛,脫肛不收。
⑨《南寧市藥物志》:治小兒麻疹,創傷出血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