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化學研究的意義
(一)闡明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探索中藥防治疾病的原理
中藥的有效成分研究清楚后,便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觀察中藥有效成分在人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同時還可進一步研究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與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
(二)闡明中藥復方配伍的原理
中藥主要是復方用藥,從化學成分上看,可能存在同一中藥共存成分之間和異種中藥成分之間的復合作用。如麻黃湯中含麻黃、桂枝、杏仁和甘草,現已知左旋麻黃堿為麻黃止咳平喘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為桂枝揮發油中鎮痛、解熱的有效成分,杏仁苷為杏仁鎮咳的有效成分,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具有解毒作用。這些有效成分發揮復合及協同作用,與麻黃湯治療頭頸強痛、惡寒、發熱、咳嗽等癥是相符的。
(三)改進中藥制劑劑型、提高臨床療效
(四)控制中藥及其制劑的質量
(五)提供中藥炮制的現代科學依據
(六)開發新藥、擴大藥源
(七)結構修飾、合成新藥
生物堿的分類及結構特征
生物堿可按植物來源、生源途徑和基本母核的結構類型等分類,目前較新的分類方法是按生源途徑結合化學結構類型分類。生物堿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主要要求掌握以下五種基本母核類型生物堿的結構特征。
(一)吡啶類生物堿
此類生物堿多來源于賴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堿,其結構簡單,數量較少,主要有兩種類型。
1.簡單吡啶類此類生物堿分子較小,結構簡單,很多呈液態。如檳榔中的檳榔堿、檳榔次堿。煙草中的煙堿,胡椒中的胡椒堿等。
2.雙稠哌啶類由兩個哌啶環共用一個氮原子稠合而成的雜環,具喹喏里西啶的基本母核。主要分布于豆科、石松科和千屈菜科。如苦參中的苦參堿、氧化苦參堿,野決明中的金雀花堿等。
(二)莨菪烷類生物堿
(三)異喹啉類生物堿
(四)吲哚類生物堿
(五)有機胺類生物堿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