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萜類和揮發油
第一節 萜類
一、基本內容
(一)萜類的定義
萜類化合物是一類由甲戊二羥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個或2個以上異戊二烯單位(C5單位)結構特征的不同飽和程度的衍生物。
絕大多數萜類化合物為含氧衍生物。有的萜類化合物以苷的形式存在;有的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稱為萜類生物堿;尚有個別萜類化合物結構中含硫或氯等其他原子。
(二)萜的分類
萜類化合物主要還是沿用經驗異戊二烯法則分類,即按分子中異戊二烯單位的數目進行分類(表7-1)。此外,根據各萜類分子結構中碳環的有無及數目的多少,進-步分為鏈萜(或開鏈萜)、單環萜、雙環萜、三環萜、四環萜等,例如鏈狀二萜、單環二萜、雙環二萜、三環二萜、四環二萜等。也有按所連功能基的不同將萜類分為萜烯、萜醇、萜醛、萜酮、萜酸、萜酯、萜苷及萜類生物堿等。
二、單萜
單萜是指基本碳架由兩分子異戊二烯單位構成,含有10個碳原子的萜烯及其衍生物。
根據單萜結構中碳環的有無和多少,將單萜類分為無環(開鏈)、單環、雙環及三環等結構種類。無環單萜的代表化合物香葉醇,香葉醇具有抗菌、驅蟲等作用。
單環單萜的代表化合物薄荷醇,其左旋體習稱薄荷腦,具有弱的鎮痛、止癢和局麻作用,亦有防腐、殺菌和清涼作用。
雙環單萜龍腦即中藥冰片,具升華性,有清涼氣味,具有發汗、興奮、鎮痛及抗氧化的藥理作用。
環烯醚萜
(一)結構與分類
1.環烯醚萜苷
環烯醚萜類的基本母核為環烯醚萜醇,具有半縮醛及環戊烷環的結構特點,環烯醚萜類化合物主要以1位羥基與糖成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體內。
根據C-4位取代基的有無,又分為C-4位有取代基的環烯醚萜苷及4-去甲基環烯醚萜苷兩種類型。
2.裂環環烯醚萜苷
此類化合物是由環烯醚萜苷元部分C-7、C-8處開環衍生而來,如龍膽中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龍膽苦苷,獐牙菜中的苦味成分獐牙菜苷及獐牙菜苦苷等。
(二)理化性質
1.性狀
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大多數為白色結晶或粉末(極少為液態)。分子中C-1、C-5、C-8、C-9多形成手性碳原子,故多具有旋光性。味苦或極苦。
2.溶解性
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多連有極性官能團,故偏親水性,易溶于水和甲醇,環烯醚萜苷的親水性較其苷元更強。
3.顯色反應及檢識
環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為半縮醛結構,其化學性質活潑,容易進一步發生氧化聚合等反應,難以得到結晶性苷元。苷元遇酸、堿、碳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變色。
4.鑒別反應
游離的苷元遇氨基酸并加熱,即產生深紅色至藍色,最后生成藍色沉淀。苷元溶于冰乙酸溶液中,加少量銅離子,加熱顯藍色。這些顯色反應,可用于環烯醚萜苷的檢識及鑒別。
三、倍半萜
倍半萜類是由3個異戊二烯單位構成的天然萜類化合物。單環倍半萜青蒿素是從中藥青蒿(黃花蒿)中分離得到的具有過氧結構的倍半萜內酯,有很好的抗惡性瘧疾活性,雙環倍半萜馬桑毒素和羥基馬桑毒素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
四、二萜
二萜是由20個碳原子、4個異戊二烯單位構成的萜類衍生物。絕大多數不能隨水蒸氣蒸餾。不少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穿心蓮內酯、芫花酯、雷公藤內酯、銀杏內酯、紫杉醇等,有些已是臨床常用的藥物。雙環二萜類的穿心蓮內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臨床已用于治療急性菌痢、胃腸炎、咽喉炎、感冒發熱等。銀杏內酯是銀杏根皮及葉的強苦味成分,已分離出銀杏內酯A、B、C、M、J。
三環二萜類的16-羥基雷公藤內酯醇具有較強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作用。
四環二萜類的甜菊苷是菊科植物甜葉菊葉中所含的甜味苷。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