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執業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精選復習講義匯總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含義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故五行最初稱作"五材"。
五行各自的特性;
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
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表
自然界 | 五行 | 人體 | |||||||||||
五味 | 五色 | 五化 | 五氣 | 五方 | 五季 | 五臟 | 五腑 | 五官 | 形體 | 情志 | 五聲 | 五音 | |
酸 | 青 | 生 | 風 | 東 | 春 | 木 | 肝 | 膽 | 目 | 筋 | 怒 | 呼 | 角 |
苦 | 赤 | 長 | 暑 | 南 | 夏 | 火 | 心 | 小腸 | 舌 | 脈 | 喜 | 笑 | 微 |
甘 | 黃 | 化 | 濕 | 中 | 長夏 | 土 | 脾 | 胃 | 口 | 肉 | 思 | 歌 | 宮 |
辛 | 白 | 收 | 燥 | 西 | 秋 | 金 | 肺 | 大腸 | 鼻 | 皮毛 | 悲 | 哭 | 商 |
咸 | 黑 | 藏 | 寒 | 北 | 冬 | 水 | 腎 | 膀胱 | 耳 | 骨 | 恐 | 呻 | 羽 |
二、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
正常關系:相生、相克;異常關系:相乘、相侮。
1.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
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聯系,稱之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2.五行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互抑制和制約的聯系,稱之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3.五行相乘的概念和原因
4.五行相侮的概念和原因
以木為例圖示如下:金是木的所不勝,土是木的所勝。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
1.五行學說說明生理
①五行學說將人體的內臟分別歸屬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
②五行學說還用以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
③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系,也都是運用五行學說來加以說明的。
2.五行學說說明病理
五行學說也用以說明在病理情況下,臟腑間的互相影響。
3.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4.在疾病治療中的運用
A型題:
1.依據五行學說,屬木的是
A.苦味,青色,筋,目B.咸味,青色,口,思
C.甘味,青色,骨,耳D.酸味,青色,風,怒
E.酸味,青色,目,憂
【答案】D
2.抑木扶土法的理論依據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乘C.五行相侮
D.五行相克E.五行母子相關
【答案】D
確定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時,五行的相生相克規律亦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主要有:
(1)根據相生規律確定治則治法
①補母:母子關系失調的虛證。
②瀉子:母子關系失調的實證。
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補土等。
(2)根據相克關系來確定治則治法
①抑強:因相克或反侮太過所形成的乘侮病證。
②扶弱:因相克力量不及,或因虛被乘,或因虛被侮所形成的病證。
扶助其弱,則有助于恢復其相互制約關系的協調。
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
B型題:
A.相生B.相克C.過克D.反克E.制化
1.相乘可稱為C
2.相侮可稱為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