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解剖形態
肉,肌肉的簡稱,泛指解剖學的肌肉、脂肪和皮下組織。肌肉又稱肌、分肉。肌肉外層(皮下脂肪)為白肉,內層(肌肉組織)為赤肉,赤白相分,界限分明,故稱。肌肉具有主司全身運動之功。
解剖形態:肉,肌肉的紋理稱為肌腠,又稱肉腠、分理。人體肌肉較豐厚處稱之為胭或肉胭,“胭,肉之聚也”(《類經·臟象類》)。肌肉之間互相接觸的縫隙或凹陷部位稱為溪谷,為體內氣血匯聚之所,亦是經氣所在之處。大的縫隙處稱谷,小的凹陷處稱溪。“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素問·氣穴論》)。肌肉與皮膚統稱為肌膚,肌肉與皮膚之間的部位稱為肌皮。肌肉與骨節相連部位為肉節。
皮與臟腑的關系
與臟腑的關系:肺主皮毛。肺與皮膚、汗腺、毫毛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其一,肺氣宣發,輸精于皮毛。肺主氣,肺氣宣發,使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到全身,以溫養皮毛。皮毛具有抵御外邪侵襲的屏障作用。皮毛的營養,雖然與脾胃的運化有關,但必須賴肺氣的宣發,才能使精微津液達于體表。故曰:“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素問·五臟生成》)。若肺氣虛弱,其宣發衛氣和輸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減弱,則衛表不固,抵御外邪侵襲的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或出現皮毛憔悴枯槁等現象。由于肺與皮毛相合,外邪侵襲皮毛,腠理閉塞,衛氣郁滯的同時也常常影響及肺,導致肺氣不宣;而外邪襲肺,肺氣失宣時,也同樣能引起腠理閉塞,衛氣郁滯等病變。
其二,皮毛汗孔的開合與肺司呼吸相關。肺司呼吸,而皮毛上汗孔的開合,有散氣或閉氣以調節體溫,配合呼吸運動的作用。在中醫學中汗孔又稱“氣門”(玄府、鬼門),故云:“所謂玄府者,汗孔也”(《素問·水熱穴論》)。汗孔不僅排泄由津液所化之汗液,實際上也隨著肺的宣發和肅降進行著體內外氣體的交換。所以唐容川在《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中指出,皮毛有“宣肺氣”的作用。因此,肺衛氣虛,肌表不固,則常自汗出而呼吸微弱;外邪襲表,毛竅閉塞,又常見無汗而呼吸氣喘的癥狀。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成績查詢、保過課程、報名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