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下列關于多劑量給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靜注后的血藥濃度-時間方程式是在單劑量給藥的血藥濃度-時間關系式的指數項前乘以多劑量函數γ
B、穩態時血藥濃度C∞是達到穩態后、在一個給藥間隔τ內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
C、穩態平均血藥濃度C是穩態時的一個劑量間隔內(0→τ)的血藥濃度曲線下面積與劑量間隔時間的τ比值(其與τ的乘積等于穩態時0—τ間隔內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的面積)
D、平均穩態血藥濃度是(Css)max與(Css)min的幾何平均值
E、達穩態時AUC0→τ等于單劑量給藥的AUC0→∞(通過調整給藥劑量X0及給藥間隔τ來獲得理想平均穩態血藥濃度)
42.下列關于藥物從體內消除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消除速度常數等于各代謝和排泄過程的速度常數之和
B、消除速度常數可衡量藥物從體內消除的快慢
C、消除速度常數與給藥劑量有關
D、一般來說不同的藥物消除速度常數不同
E、藥物按一級動力學消除時藥物消除速度常數不變
43.某藥物的半衰期為1h,有40%的原形藥經腎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轉化,其生物轉化速率kb約為( E)
A.0.05h-1
B.0.78h-1
C.0.14h-1
D.0.99h-1
E.0.42h-1
44.下列關于片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舌下片、植入片可避免肝首過效應的片劑
B.泡騰片既可供外用也可內服
C.分散片增加難溶性藥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D、咀嚼片、緩釋片、腸溶片、分散片不作崩解時限檢查
E、口腔貼片、速釋片、控釋片需做釋放度檢查
45.下列關于片劑附加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主要用于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劑的填充劑為甘露醇
B、可做片劑水溶性潤滑劑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乙二醇
C、硬脂酸鎂和滑石粉可用做片劑的助流劑
D、氫化植物油使用時可溶于輕質液狀石蠟中噴于顆粒上做潤滑劑
E、枸櫞酸與碳酸氫鈉可用做泡騰片的崩解劑
46.有關片劑制備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濕法制粒壓片的流程是:主藥和輔料粉碎、混合→制軟材→制粒→干燥→整粒→壓片
B、干法壓片包括結晶壓片法、干法制粒壓片和粉末直接壓片
C、流化沸騰制粒法將物料的混合、黏結成粒、干燥等過程在同一設備內一次完成
D、粉末直接壓片省時節能、工藝簡單、工序減少,對輔料無特殊要求
E、干法壓片適用于對濕、熱敏感,不夠穩定的藥物
47.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哪一條( A )
A.減小可溶性藥物的粒徑
B.加入助溶劑
C.使用混合溶劑
D.制成可溶性鹽或引入親水基團
E.加入增溶劑
48.有關混懸劑的物理穩定性敘述錯誤的是( D)
A.混懸劑中微粒可因本身解離或吸附分散介質 中的離子而荷電,具有雙電層結構
B、加入適當的電解質使ζ電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混懸劑形成疏松的絮狀聚集體
C、向混懸劑中加入高分子助懸劑可增加介質黏度,并減少了微粒與分散介質之間的密度差
D、分散相濃度降低,混懸劑的穩定性下降
E、混懸劑中溶液是飽和溶液,其中小微粒溶解度大,不斷溶解,而大微粒就不斷的增長變大
49.下列關于中國藥典的敘述哪個不正確( D)
A.中國藥典由凡例、正文和附錄等構成
B.中國藥典每五年修訂一次
C.制劑通則包括在凡列中,其規定的內容為某一劑型的通用準則
D.2000版藥典一部制劑通則中收載了搽劑、合劑、緩控釋制劑
E.2000版藥典增加了分散片、巴布劑等新劑型
50.下列有關片劑特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E)
A.密度高、體積小,運輸、貯存、攜帶和應用方便
B.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
C.產品性狀穩定,劑量準確,成本及售價較低
D.可制成不同類型的片劑滿足醫療、預防用藥的不同需要
E.具有靶向作用
相關推薦:
2013年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二》基礎習題匯總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