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一》易錯練習題匯總
粒徑小于10nm的被動靶向微粒,靜脈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 骨髓
B 肝、脾
C 肺
D 腦
E 腎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動靶向制劑經靜脈注射后在體內的分布首先取決于其粒徑的大小,通常粒徑在2.5~10μm時,大部分集聚于巨噬細胞;小于7μm時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細胞攝取;200~400nm的納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納米粒則緩慢集聚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細血管床以機械濾過方式截留,被單核白細胞攝取進入肺組織或肺氣泡。
下面關于脂質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脂質體是將藥物包封于類脂質雙分子層內而形成的超微型球體
B 脂質體由磷脂和膽固醇組成
C 脂質體結構與表面活性劑的膠束相似
D 脂質體因結構不同可分為單室脂質體和多室脂質體
E 脂質體相變溫度的高低取決于磷脂的種類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此題考查脂質體的組成、結構和理化性質。脂質體的結構與由表面活性劑構成的膠束不同,膠束是由單分子層所組成,而脂質體由雙分子層組成。故本題答案應選C。
制備5%碘的水溶液,通?刹捎玫姆椒ㄊ
A 制成鹽類
B 制成酯類
C 加增溶劑
D 加助溶劑
E 采用復合溶劑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此題考查增加溶解度的方法。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有:①制成鹽類;②加助溶劑;③改變溶劑或用潛溶劑;④加增溶劑增溶。其中加助溶劑是藥劑學中增加藥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碘在水中幾乎不溶解,欲配制碘的水溶液必須加碘化鉀,使碘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碘化鉀即為助溶劑,所以制備5%碘水溶液,采用加助溶劑方法。所以本題答案應選擇D。
關于糖漿劑的錯誤表述是
A 糖漿劑系指含藥物或芳香物質的濃蔗糖水溶液
B 糖漿劑穩定性較其他劑型好
C 低濃度的糖漿劑應添加防腐劑
D 應密封,置陰涼干燥處貯存
E 可作助懸劑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糖漿劑指含有藥物或芳香物質的濃蔗糖水溶液,供口服使用。含糖量應不低于45%(g/ml)。蔗糖及芳香劑等能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改善口味,尤其受兒童歡迎。糖漿劑易被微生物污染,低濃度的糖漿劑中應添加防腐劑。常用的防腐刺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用量不得超過0.3%,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用量不得超過0.05%。防腐劑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選擇性,故常使用混合防腐劑以增強防腐效能。
假設藥物消除符合一級動力學過程,問多少個t1/2藥物消除99.9%
A 4t1/2
B 6t1/2
C 8t1/2
D 10t1/2
E 12t1/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當靜脈滴注達到Css某一分數(fss)所需的時間以t1/2的個數n來表示時,則n=-3.32lg(1-fss),將數值代入n=-3.32lg(1-0.999),n=9.96,大約為10t1/2
有關藥物淋巴系統的轉運不正確的是
A 淋巴循環不能避免肝臟首過效應
B 脂肪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轉運依賴淋巴系統
C 淋巴管轉運藥物的方式隨給藥途徑不同而有差異
D 淋巴轉運藥物的選擇性 強
E 淋巴轉運的靶向性與藥物的分子量有關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淋巴系統轉運。淋巴循環與血液循環構成體循環。全身淋巴管匯合成胸導管和右淋巴導管,進入血液循環,使藥物不通過肝臟從而避免首過效應;脂肪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轉運必須依賴淋巴系統,因此其選擇性 強;給藥途徑不同,藥物的淋巴轉運方式也不同。故本題答案應選A。
大多數藥物吸收的機制是
A 逆濃度差進行的消耗能量過程
B 有競爭轉運現象的被動擴散過程
C 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的移動過程
D 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的移動過程
E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的高濃度向低濃度側的移動過程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藥物的轉運方式。藥物的跨膜轉運方式主要有被動轉運、載體轉運和膜動轉運。藥物大多數以被動轉運方式通過生物膜。被動轉運是物質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運,轉運過程不需要載體,不消耗能量;無飽和現象和競爭抑制現象,一般也無部位特異性。故本題答案應選E。
聚合物骨架型經皮吸收制劑中有一層不易滲透的鋁塑合膜,其作用是
A 潤濕皮膚促進吸收
B 吸收過量的汗液
C 減少壓敏膠對皮膚的刺激
D 降低對皮膚的黏附性
E 防止藥物的流失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直接分析,聚合物骨架型經皮吸收制劑中由幾層不同性質和功能的高分子薄膜層疊而成,大致可分為:①背襯層,是有不易滲透的鋁塑合膜、玻璃紙、尼龍或醋酸纖維素等材料組成,可防止藥物的會發和流失;②藥物貯存層,是由厚為0.01`0.7mm聚乙烯醇或聚醋酸乙烯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層膜;③控釋膜,可以控制藥物的釋放速率;④膠黏膜;⑤保護膜;故本題選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