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選題]下列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的片劑是
A.泡騰片
B.咀嚼片
C.舌下片
D.分散片
E.溶液片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片劑的分類。根據用法、用途以及制備方法的差異,同時也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臨床的實際需要,可制備各種類型的片劑。除了最常用的口服普通壓制片外,還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貼片,咀嚼片,可溶片,泡騰片和緩控釋片等,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藥物經舌下黏膜的快 速吸收而發揮全身作用。由于藥物未通過胃腸道,所以可使藥物免受胃腸液酸堿性的影響以及酶的破壞,同時也避免了肝臟對藥物的破壞作用(首過效應)。故本題答案應選C。
2[.單選題]藥物經皮吸收是指
A.藥物通過表皮到達深層組織
B.藥物主要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到達體內
C.藥物通過表皮在用藥部位發揮作用
D.藥物通過角質層和活性表皮進入真皮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E.藥物通過破損的皮膚,進入體內的過程
[答案]D
[解析]藥物滲透通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角質層和活性表皮進入真皮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即表皮途徑。
3[.單選題]適合于藥物過敏試驗的給藥途徑是
A.靜脈滴注
B.肌內注射
C.皮內注射
D.皮下注射
E.脊髓腔注射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藥物的非胃腸道吸收,皮內注射是將藥物注射到真皮中,此部位血管稀且小,吸收差,只用于診斷與過敏試驗,注射量在0.2ml以內。故本題選C。
4[.單選題]影響口腔黏膜給藥制劑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A.口腔黏膜
B.角質化上皮和非角質化上皮
C.唾液的沖洗作用
D.pH
E.滲透壓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影響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口腔黏膜的結構與性質具有分布區域差別,給藥部位不同,藥物吸收速度和程度也不同。口腔黏膜作為全身用藥途徑主要指頰黏膜吸收和舌下黏膜吸收。舌下給藥的主要缺點是易受唾液沖洗作用影響,保留時間短。頰黏膜表面積較大,但藥物滲透能力比舌下黏膜差,一般藥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不如舌下黏膜。頰黏膜受口腔中唾液沖洗作用影響小,能夠在黏膜上保持相當長時間,有利于多肽、蛋白質類藥物吸收,有利于控釋制劑的釋放。故本題選C。
5[.單選題]較理想的取代注射給藥的全身給藥途徑是
A.皮膚給藥
B.肺部給藥
C.鼻黏膜給藥
D.口腔黏膜給藥
E.腹腔注射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藥物的非胃腸道給藥。鼻黏膜給藥是較理想的取代注射給藥的全身給藥途徑,原因是鼻黏膜內的豐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滲透性有利于全身吸收;可避開肝臟的首過效應、消化酶的代謝和藥物在胃腸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時可與靜脈注射相當。故本題答案應選C。
6[.單選題]各類食物中,胃排空最快的是
A.糖類
B.蛋白質
C.脂肪
D.三者混合物
E.均一樣
[答案]A
[解析]糖類的排空時間較蛋白質為短,蛋白質又較脂肪為短,混合食物由胃全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時。故本題選A。
7[.單選題]關于肺部吸收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肺部給藥吸收迅速
B.肺部給藥不受肝臟首過效應的影響
C.藥物的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數和分子量大小影響藥物的吸收
D.脂溶性藥物易吸收,水溶性藥物吸收較慢
E.分子量的大小對吸收無影響
[答案]E
[解析]小分子藥物吸收快,大分子藥物吸收相對慢。分子量小于1000時,分子量對吸收速率的影響不明顯。
8[.單選題]有關藥物淋巴系統的轉運不正確的是
A.淋巴循環不能避免肝臟首過效應
B.脂肪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轉運依賴淋巴系統
C.淋巴管轉運藥物的方式隨給藥途徑不同而有差異
D.淋巴轉運藥物的選擇性 強
E.淋巴轉運的靶向性與藥物的分子量有關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淋巴系統轉運。藥物在消化道的淋巴系統轉運也是藥物吸收途徑之一。通常藥物在消化道的吸收主要通過毛細血管向循環系統轉運,淋巴系統轉運幾乎可忽略,因為淋巴液的流速比血流小得多,為血流的1/500~1/200。一些油脂或結構與脂肪類似的藥物及大分子藥物,難以透過毛細血管的基膜進入毛細血管,較易進入沒有基膜的毛細淋巴管,通過淋巴液進入全身循環。經淋巴系統吸收的藥物不經肝臟,不受肝臟首關效應的影響。故本題答案應選A。
9[.單選題]一般認為口服劑型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的順序是
A.混懸劑>溶液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B.溶液劑>膠囊劑>混懸劑>片劑>包衣片
C.溶液劑>混懸劑>片劑>膠囊劑>包衣片
D.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E.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包衣片>片劑
[答案]D
[解析]一般認為口服劑型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的順序為: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共享題干題]根據下面選項,回答10-11題
A.靜脈注射劑
B.氣霧劑
C.腸溶片
D.直腸栓
E.陰道栓
10[.單選題]經肺部吸收的劑型是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藥物的非胃腸道吸收劑型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吸入給藥能產生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劑型有吸入氣霧劑、供霧化用的液體制劑和吸入粉霧劑等。呼吸道的結構復雜,藥物到達作用或吸收部位的影響因素較多。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囊組成。
11[.單選題]無藥物吸收的過程的劑型是
[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藥物的非胃腸道吸收劑型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吸入給藥能產生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劑型有吸入氣霧劑、供霧化用的液體制劑和吸入粉霧劑等。呼吸道的結構復雜,藥物到達作用或吸收部位的影響因素較多。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囊組成。
[.共享題干題]根據下面選項,回答12-14題
A.靜脈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內注射
D.鞘內注射
E.腹腔注射
12[.單選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的是
[答案]A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注射部位吸收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藥物皮下注射的吸收較肌內注射慢,故需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時可采用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吸收差,只適用于診斷與過敏試驗。
13[.單選題]需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可采用的是
[答案]B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注射部位吸收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藥物皮下注射的吸收較肌內注射慢,故需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時可采用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吸收差,只適用于診斷與過敏試驗。
14[.單選題]注射吸收差,只適用于診斷與過敏試驗的是
[答案]C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注射部位吸收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藥物皮下注射的吸收較肌內注射慢,故需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時可采用皮下注射。皮內注射吸收差,只適用于診斷與過敏試驗。
[.共享題干題]根據下面選項,回答15-16題
A.靜脈注射給藥
B.肺部給藥
C.陰道黏膜給藥
D.口腔黏膜給藥
E.肌內注射給藥
15[.單選題]多以氣霧劑給藥,吸收面積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過效應的是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藥物的非胃腸道吸收劑型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吸入給藥能產生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劑型有吸入氣霧劑、供霧化用的液體制劑和吸入粉霧劑等。呼吸道的結構復雜,藥物到達作用或吸收部位的影響因素較多。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囊組成。
16[.單選題]不存在吸收過程,可以認為藥物全部被機體利用的是
[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藥物的非胃腸道吸收劑型的特點。靜脈注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無吸收過程,生物利用度為100%。吸入給藥能產生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劑型有吸入氣霧劑、供霧化用的液體制劑和吸入粉霧劑等。呼吸道的結構復雜,藥物到達作用或吸收部位的影響因素較多。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囊組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