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治療陰虛盜汗,遺精,骨蒸潮熱宜選
A、黃柏
B、黃芩
C、牡丹皮
D、牛黃
E、苦參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黃柏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主治病證】
(1)濕熱下注之帶下、淋濁、腳氣、足膝紅腫。
(2)濕熱黃疸,濕熱瀉痢,濕疹,濕瘡。
(3)熱毒瘡腫,口舌生瘡,血熱出血。
(4)陰虛盜汗遺精,骨蒸潮熱。
22、治肝火犯胃,濕熱中阻之嘔吐泛酸的藥對宜選
A、夏枯草、生姜
B、蘆根、桑葉
C、黃連、吳茱萸
D、黃連、龍膽草
E、玄參、梔子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連配吳茱萸:黃連苦寒,功能清熱燥濕瀉火;吳茱萸辛苦而熱,功能燥濕疏肝下氣。兩藥相合,既清熱瀉火燥濕,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濕熱中阻之嘔吐泛酸。
23、治療胎熱胎動不安宜選
A、紫蘇
B、白術
C、白茅根
D、黃芩
E、澤瀉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黃芩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證】
(1)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瘡疹。
(2)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火毒癰腫。
(3)血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熱胎動不安。
24、治療肝火犯胃嘔吐吞酸宜選
A、夏枯草
B、梔子
C、柴胡
D、龍膽草
E、黃連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黃連
【性能特點】本品大苦大寒,清泄燥濕,藥力頗強,主入心、胃經,兼入肝與大腸。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濕熱,為治濕熱火郁之要藥。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病證】
(1)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
(2)熱病高熱、煩躁、神昏,內熱心煩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瘡。
(3)肝火犯胃嘔吐吞酸。
(4)血熱妄行吐衄,癰疽腫毒,目赤腫痛,耳道癤腫,濕熱瘡疹。
25、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功效的藥物是
A、龍膽草
B、黃連
C、黃芩
D、苦參
E、黃柏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苦參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既善清熱燥濕、祛風殺蟲而止癢,又能利尿導濕熱之邪從小便出,為治濕熱之瘡疹、帶下、黃疸、瀉痢、便血及淋痛等所常用。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
26、龍膽的功效是
A、瀉心火
B、瀉肝火
C、瀉腎火
D、瀉大腸火
E、瀉三焦火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龍膽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膽、胃經。
【性能特點】本品大苦大寒,清泄燥濕,藥力較強,主入肝膽經,兼入膀胱經。既善清下焦濕熱,又善瀉肝膽實火,為治肝經濕熱、實火之要藥。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主治病證】
(1)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帶下、陰囊濕疹,濕熱黃疸。
(2)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耳聾脅痛等。
(3)高熱抽搐,小兒急驚,帶狀皰疹。
27、黃連的主治病證不包括
A、癰腫瘡毒
B、濕熱瀉痢
C、胃火牙痛
D、肺熱咳喘
E、血熱吐衄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黃連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病證】
(1)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
(2)熱病高熱、煩躁、神昏,內熱心煩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瘡。
(3)肝火犯胃嘔吐吞酸。
(4)血熱妄行吐衄,癰疽腫毒,目赤腫痛,耳道癤腫,濕熱瘡疹。
28、牡丹皮除清熱涼血外,又能
A、解毒透疹
B、活血散瘀
C、潤腸通便
D、利尿通淋
E、燥濕止癢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牡丹皮【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退虛熱。
29、關于生地黃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治療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瘡瘍
B、治療熱病后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
C、治療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耳聾脅痛等
D、治療乳癰,癰腫瘡毒,各種內癰
E、治療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生地黃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營血證。
(2)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熱病后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
(4)陰虛腸燥便秘。
30、常用治陰虛內熱及腸燥便秘的藥物是
A、紫草
B、地骨皮
C、生地黃
D、黃柏
E、牡丹皮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生地黃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清泄,味甘質潤,入心、肝、腎經,為清滋潤滑之品。既善清解營血分之熱,又善滋陰清熱而生津,還能潤燥滑腸。鮮者名鮮地黃,長于清熱涼血;干者名干地黃,長于滋陰涼血。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營血證。
(2)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熱病后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
(4)陰虛腸燥便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