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佳選擇題
1.不屬于溫熱性藥所示的功效是(E)
A.溫里散寒
B.回陽救逆
C.補火助陽
D.溫經通脈
E.涼血解熱毒
解析:本題考查中藥性能四氣所示的效用。
關注“不屬于”的“不”所強調的內涵。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屬于溫熱藥物所示效用;而清熱、瀉火、涼血、解熱毒則屬于寒涼性藥物所示效用,用排除法即可選出。
相關內容除以最佳選擇題出現外,還可以多項選擇題和配伍選擇題出現。
2.不屬于寒涼性藥所示的功效是(D)
A.清熱燥濕
B.涼血清心
C.瀉下通便
D.補助腎陽
E.瀉火解毒
3.不屬于沉降性藥所示功效的是(D)
A.收斂固澀
B.利水滲濕
C.平肝潛陽
D.涌吐開竅
E.清熱瀉火
4.沉降性藥所示的功效是(A)
A.潛陽
B.發表
C.祛風
D.涌吐
E.開竅
5.具有升浮與沉降二向性的藥是(B)
A.鶴草芽
B.胖大海
C.天花粉
D.蔓荊子
E.馬齒莧
解析:本題考查升降浮沉所示的效用。依據每味藥物所有功效,推測作用趨向性,便可選出。其中,天花粉具有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消腫排膿功效;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淋,二者主要呈現沉降的作用趨向。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則呈現升浮為主。鶴草芽驅絳蟲而有沉降趨向。胖大海清宣肺氣,化痰利咽而有升浮之性;又能清泄火熱,潤腸通便而有沉降之性,故呈現二向性。
6.根據臟腑經絡病變部位而選藥的藥性理論是(E)
A.升降浮沉
B.有毒無毒
C.四氣
D.五味
E.歸經
7.治療咳嗽痰黃,宜選擇(B)
A.歸脾經的熱性藥
B.歸肺經的寒性藥
C.歸大腸經的溫性藥
D.歸心經的寒性藥
E.歸胃經的寒性藥
8.能收、能澀的藥味是(B)
A.苦味
B.酸味
C.辛味
D.咸味
E.甘味
9.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應慎用的藥味是(A)
A.甘味
B.淡味
C.苦味
D.澀味
E.辛味
解析:本題考查五味所示效應中的不良作用。
備選項甘味具有補虛、和中、緩急作用,但能助濕、膩膈、滿中,因此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慎用,故本題選A。
10.苦味不具有的作用是(E)
A.降泄
B.通泄
C.燥濕
D.清泄
E.滲濕
11.酒炒可使藥性轉化為(E)
A.藏
B.沉
C.降
D.收
E.升
12.具有沉降趨向的藥物,性味多是(D)
A.辛、甘、涼
B.咸、苦、溫
C.辛、甘、溫
D.酸、苦、寒
E.辛、苦、溫
13.安神藥主歸(C)
A.腎經
B.脾經
C.心經
D.肺經
E.胃經
14.羌活散風寒,主治風寒濕邪客于足太陽經,其歸經是(D)
A.三焦經
B.大腸經
C.心包經
D.膀胱經
E.脾胃經
15.既指藥物的不良反應,又指藥物偏性的性能是(B)
A.七情
B.毒性
C.四氣
D.五味
E.歸經
二、配伍選擇題
[1~2]
1.寒涼性藥的不良作用是(B)
A.膩膈礙胃
B.傷陽助寒
C.傷陰助火
D.溫助陽氣
E.清熱涼血
2.溫熱性藥的不良作用是(C)
A.膩膈礙胃
B.傷陽助寒
C.傷陰助火
D.溫助陽氣
E.清熱涼血
[3-5]
3.辛味的作用是(B)
A.滲利
B.活血
C.燥濕
D.軟堅
E.補虛
4.咸味的作用是(D)
A.滲利
B.活血
C.燥濕
D.軟堅
E.補虛
5.甘味的作用是(E)
A.滲利
B.活血
C.燥濕
D.軟堅
E.補虛
[6-7]
6.能清熱燥濕的藥,其性味大多是(B)
A.酸味
B.苦寒
C.辛溫
D.甘溫
E.咸寒
7.能發散風寒的藥,其性味大多是(C)
A.酸味
B.苦寒
C.辛溫
D.甘溫
E.咸寒
[8-10]
8.酸味的不良作用是(C)
A.傷陽
B.膩膈
C.斂邪
D.傷津
E.耗氣
9.苦味的不良作用是(D)
A.傷陽
B.膩膈
C.斂邪
D.傷津
E.耗氣
10.辛味的不良作用是(E)
A.傷陽
B.膩膈
C.斂邪
D.傷津
E.耗氣
[11-13]
11.依據病勢選藥的藥性是(A)
A.升降浮沉
B.四氣
C.歸經
D.五味
E.有毒無毒
12.依據病位選藥的藥性是(C)
A.升降浮沉
B.四氣
C.歸經
D.五味
E.有毒無毒
13.依據病性選藥的藥性是(B)
A.升降浮沉
B.四氣
C.歸經
D.五味
E.有毒無毒
[14-16]
14.澀味的特性是(C)
A.能散
B.能燥
C.能斂
D.能軟
E.能緩
15.苦味的特性是(B)
A.能散
B.能燥
C.能斂
D.能軟
E.能緩
16.辛味的特性是(A)
A.能散
B.能燥
C.能斂
D.能軟
E.能緩
[17-19]
17.淡味所示的效用是(A)
A.利水滲濕
B.清熱瀉火
C.溫里散寒
D.收斂固澀
E.和中緩急
18.甘味所示的效用是(E)
A.利水滲濕
B.清熱瀉火
C.溫里散寒
D.收斂固澀
E.和中緩急
19.澀味所示的效用是(D)
A.利水滲濕
B.清熱瀉火
C.溫里散寒
D.收斂固澀
E.和中緩急
[20 - 22]
20.具有發散、行氣作用的是(B)
A.酸味
B.辛味
C.苦味
D.甘味
E.咸味
21.具有軟堅瀉下作用的是(E)
A.酸味
B.辛味
C.苦味
D.甘味
E.咸味
22.具有化濕、開竅作用的是(B)
A.酸味
B.辛味
C.苦味
D.甘味
E.咸味
[23-25]
23.辛涼藥多能(C)
A.發散風寒
B.清熱燥濕
C.發散風熱
D.利水滲濕
E.補氣助陽
24.苦寒藥多能(B)
A.發散風寒
B.清熱燥濕
C.發散風熱
D.利水滲濕
E.補氣助陽
25.甘溫藥多能(E)
A.發散風寒
B.清熱燥濕
C.發散風熱
D.利水滲濕
E.補氣助陽
[26-28]
26.黃芩、桑白皮主歸(B)
A.心經
B.肺經
C.肝經
D.腎經
E.脾經
27.龍膽草、夏枯草主歸(C)
A.心經
B.肺經
C.肝經
D.腎經
E.脾經
28.蘇子、白前主歸(B)
A.心經
B.肺經
C.肝經
D.腎經
E.脾經
三、綜合分析選擇題
[1~2]
患者,男,45歲。咳嗽,吐痰清稀,鼻塞流涕。建議選擇性溫歸肺經的藥物治療。
1.依據患者癥狀,適合選擇性溫歸肺經的藥物組是(C)
A.桑葉、菊花、黃芩
B.梔子、竹葉、淡竹葉
C.細辛、生姜、麻黃
D.吳茱萸、艾葉、荔枝核
E.附子、干姜、甘草
2.溫性歸肺經藥不適宜的病證是(D)
A.虛寒性咳嗽
B.肺寒咳痰
C.寒飲停肺
D.陰虛熱盛痰咳
E.陽虛外感兼痰咳
[3-4]
患者,男,56歲,教師。長期站立授課,平素體弱多病。1個月前,感短氣,倦怠乏力多汗,食少便溏、腹部重墜,便意頻數,小便淋瀝。辨證為中氣下陷,建議選擇具有升舉藥性的藥物治療。
3.針對患者癥狀,可選擇具有升舉藥性的藥物組是(A)
A-柴胡、升麻、黃芪
B.牛膝、枳殼、人參
C.薄荷、蟬蛻、木賊
D.桔梗、苦杏仁、紫蘇子
E.桑葉、牛蒡子、茯苓
4.不具有升浮特性的藥物是(B)
A.菊花
B.芒硝
C.黃芪
D.荊芥
E.蔓荊子
四、多項選擇題
1.苦味藥具有的作用是(ABDE)
A.清熱
B.通泄
C.潤養
D.堅陰
E.燥濕
2.確定中藥有毒無毒的依據是(CDE)
A.沉降多寡
B.藥味多少
C.含不含有毒成分
D.用量是否適當
E.整體是否有毒
3.使用有毒中藥應當注意的事項有(ABCE)
A.用量適當
B.識別過敏者
C.用藥合理
D.升浮多寡
E.采制嚴格
4.辛味具有的作用是(ABCE)
A.發散
B.開竅
C.行氣
D.燥濕
E.活血
5.藥性寒涼的藥具有的功效有(CDE)
A.補火助陽
B.回陽救逆
C.清熱解毒
D.涼血止血
E.清熱瀉火
6.藥性溫熱的藥所示的功效是(BDE)
A.涼血止血
B.溫里散寒
C.清熱解毒
D.回陽救逆
E.補火助陽
7.升浮類藥物所示的功效是(BCE)
A.利水滲濕
B.涌吐開竅
C.升陽發表
D.平肝潛陽
E.祛風散寒
8.沉降類藥物所示的效用有(ABCDE)
A.息風止痙
B.消積導滯
C.降逆平喘
D.固表止汗
E.止嘔止呃
9.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是(ABCDE)
A.配伍不當
B.用量過大
C.炮制不當
D.品種混亂
E.療程過長
10.中醫防治疾病的機制是(ABDE)
A.扶正祛邪
B.消除病因
C.改變藥物劑型
D.糾正偏盛偏衰
E.協調臟腑功能
相關推薦: